這期的今周刊(NO. 718 ),刊頭文章寫的是「500萬老年潮來襲」。主要內容是講到台灣陷入人口負債時代,未來你該怎麼辦?


        其實台灣的人口少子化已經不是新聞,相對起來老年人比例的增加,也影響社會各個層面。神經科講到失智症的領域都會強調說老人照護的問題,不僅因為醫學的進步可以延長人的壽命,再者也是像失智症、癌症一類的疾患比例將會越來越多。她們不像中風是急症,但是可能會增加家屬的負擔、或讓看護者喘不過氣來。這類疾病需要政府社會及民眾共同去關心。


        當然文中也提到了一些趨勢。記得幾年前我看到麥當勞除了兒童餐,也開始賣給成人吃的簡餐;奇哥等等童裝店也轉型兼作成人生意;婦產科醫師在2008年被票選為「十大最沒前途行業」第十名(還好不是第一名),凡此種種都已經預告老人化時代來臨。


        而老年照護不像我們所想的只是廣設安養中心或喘息照護而已,那是政府的層次;而且對於患者與家屬來說,是不得已中的辦法。我比較感興趣的是本期文中提到有些中年人藉由團體互助達到共老、分享的模式,例如有相近背景的退休人員成為鄰居,來達到使生活更豐富,這個觀念就頗令人玩味。而有些人「人老心不老」,組成一些團體去健行、騎車環島、參加才藝班等等,更是防止自己退化的好方法。


        就像患者常常問我如何避免失智?我都跟失智患者與家屬講,找到生活的樂趣,銀髮族的生活一樣很亮眼。許多人都是在退休或失去工作後,才開始退化的;相反的有正常生活或常動腦的反而腦筋很清楚,所以我鼓勵人家去找生活重心。一旦年紀大到某個層次,也可以擁有充足的生活。


       讀到這裡我有感而發!順便來寫寫兩位街頭藝人的故事。這兩位都是我在2004年彰化溪州花卉博覽會認識的,我喜歡他們工作的神情,所以拍了下來。


        其中一位是做捏麵人的。這在夜市裡是常見的技藝,我在小學也曾經做過,但不倫不類的。這位伯伯做這行已經二三十年了,據他說,年輕時候因為有興趣而跨入這領域,後來也許是手巧加上有興趣吧!就一直作下去了。現在的他其實衣食無虞,子女也都長大了,不必他操心;但是這個手藝如果失傳很可惜,所以他收了一個徒弟。


圖:捏麵人師傅
        Rolleiflex 2.8GX攝, Fuji RDP 3 彩色正片

街頭民俗藝人- 捏麵人


        他的攤位上都是應邀到各縣市去表演的獎狀。他笑說現在是做興趣的,哪裡有單位邀他參加,只要排得出時間他都會盡量去,希望讓年輕人了解這項手藝。我看他的徒弟年紀應該比我還小,也許也不是用來做本業吧?要靠這行餬口飯吃,真的得很有勇氣才行。


        另一位先生是剪剪影的,他的長處在於,能夠根據人的側面剪出五官輪廓。而且他的攤位註明「歡迎自由捐贈,但不得多於台幣一百元」,很妙吧!在當年我跟他並沒有交談,而是近兩年曾看見他在淡水、西門町等處出現,特別是假日傍晚在西門町攤位旁總是圍繞著許多遊客,而他總是專注而熟戀的剪出一個又一個剪影。後來蘋果日報也曾經報導過他,他原本是平凡的生活,在退休之後把剪紙的興趣化為工作,才到處去擺攤。但很明顯的這種自由樂捐的收入並不能算是主業,我想他應該也不缺這個錢,這純粹是一種自娛娛人的樂趣。


圖:剪影師傅、與一位美麗的女遊客
        Rolleiflex 2.8GX攝, Fuji RDP 3 彩色正片

街頭民俗藝人- 剪影藝術  


        最近有一次我經過西門町,他正好來擺攤子。那時還沒什麼客人,所以我跟他聊了起來。我提到說我在2002年曾經幫他拍過一張照片,想拿去送給他。他聽到之後很高興,因為他的攤子上擺滿了一些報章報導,但好像沒看過別人側拍他。其實我也不是對自己作品很自豪,但這照片對我來說就是街頭隨拍,但送給主角意義就不相同。於是我跟他相約,下回照片送給他,然後帶我太太來讓他剪一張剪影。


        術業有專攻。我們往往羨慕於別人的手藝,殊不知那也是要下過數年苦功才能得來的。而我寫他們的故事也有另一番用意,無論是基於使命感或是興趣、又或者只是打發時間,在你的本行之外,都應該充實自己,培養一些興趣或是業外技能。這樣才能在生涯規劃遭逢變化時仍然充滿自信,或是在退休之後猶能自得其樂。這一點不只對老年人,相信年輕人也一樣受用。

 

arrow
arrow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