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麗懷孕之後,開車就變成了我的工作。其實我自己也愛拍照,而台灣也有很多地方是跟沒聽都沒聽過的,所以有機會出去逛逛,變成了近半年來的習慣。而蘋果日報的旅遊版提供了許多不錯的路線。


        上回麗看到蘋果報導張學良故居,嘀咕著想去瞧瞧,所以我們成行了。其實我很好奇,這些記者朋友們是如何找到這些地方的?車子行到新竹,開始進入山路。我一直覺得山路不好開,特別是開車還不熟練時我都靠認道路中線抓距離,偏偏這條山路大都沒畫線,既怕太向右側會A山壁上的草木,太靠左又會在會車時險象環生,開得老婆哇哇叫。不過在心理壓力很大的情形下,總算是開到了目的地。


        這天天氣晴朗,張學良故居的停車場已經停了十餘輛汽車。我不清楚以前這地方紅不紅,但相信有些人和我們一樣是看著報紙而來的。聽說以前故居是在河川的另一側,是因為很多年前水災被沖毀,才將文物移到目前位置重建。


圖:清泉部落
        Canon 5D+ 24-105L 

清泉部落 

圖;張學良故居

張學良故居 


       這裡依山傍水,氣候乾爽。在木頭房屋裡陳列了許多張學良的遺物,並有文物導覽。大致是說張學良自西安事變挾持蔣中正後,來台後便被囚禁在此,晚年和一位小姐(第三任妻子)度過與世無爭的生活。歷史的功過難以爭辯,也許張學良與孫立人一樣有志難申也說不定;但是政治如此煩人,能在清幽環境下遠離塵囂,也未嘗不是一件壞事,至少我如此覺得。

圖:故居內部 

張學良故居 

圖:張學良書房   有人問我桌上相機型號,我也不知道

張學良故居 

圖:被囚禁的張學良 塑像

張學良故居 


        故居範圍不大,我們繞了一圈後便到吊橋去。這裡名喚清泉部落,眼前所見共有三座吊橋。我們從離停車場最近那座吊橋走去,並在旁邊小攤吃了午餐。老闆娘是原住民,菜色也是簡單的炒麵與一般山產。跟她聊天後得知,這裡的遊客也都是假日才來,平日只有當地人。


圖:小吃攤

清泉部落 

圖:吊橋

清泉部落  吊橋 


        過了最大一座吊橋,對面是一個國小「桃山國小」。假日的學校安靜無比,只有少數遊客拜訪,與幾隻狗狗閒晃其中。這裡的教室外觀充滿原住民圖騰,還有木頭搭起的屋子,不知老師上課會不會在這屋裡。我比較感興趣的是一個亭子裡吊滿竹筒,寫著畢業生們的願望。在這裡唸書的感覺是怎樣呢?孩童應該比都市裡的更純真吧?


圖:地圖

清泉部落 

圖;指標

桃山國小 

圖:桃山國小

清泉部落 

圖:桃山國小

桃山國小 

圖:國小裡的小木屋

桃山國小 

圖:教室的圖騰

桃山國小 

圖:掛滿祈願的竹筒

桃山國小 


        沿著河畔道路走去,這裡其實有幾間簡單的餐廳與溫泉會館。原來這裡也是有溫泉的,只是人不多。我們走到一個露天池子,有些人直接將車開到此處泡腳;只是天氣不冷,水又太燙,我只沾了一下水就放棄了。


圖:沿途到處都有狗狗

桃山國小 

圖:山地衛生所  不過我沒見到醫生 

衛生所 

圖:溫泉 泡腳池

清泉溫泉 


        接著走往更上游,也是最高一座吊橋。這座橋應該歷史更久遠,而且只能容納兩人擦身而過,搖搖晃晃的令人有些不安。但是過河後見到的是更荒涼的民居,比較特別的是已故的作家三毛曾住在這裡,而這也是這社區之所以為人知的原因。現在三毛故居門窗緊閉,主人早已不在,只有某一部分(面河側)改建成露天咖啡館,但這天也沒開,我只能透過籬笆想像三毛在此寫作的情境。要創作,必定得在山明水秀,心無旁鶩的環境才行吧?像我這樣俗事煩身,鐵定無法寫出什麼曠世鉅作來。

圖:桃山國小側門

桃山國小 

圖:路旁居然有一部哈雷機車

桃山國小 

圖:另一座橋

清泉部落 

圖:三毛故居

三毛故居 


        穿過學校操場,走第三座吊橋回到張學良故居,這才發現遠處還有第四座橋,但已不想再繞過去了。這裡像是個與世無爭的村落,人煙稀少,希望一直維持它的淳樸才好。


中型相機GF670、  Fuji NPC 160 彩色負片 (這款底片特色是發色清淡)

圖:張學良故居

張學良故居 

圖:吊橋

清泉部落 

圖:桃山國小

桃山國小 

圖:桃山國小  涼亭

桃山國小 

 

arrow
arrow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