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篇文章我本來在杏林漫談寫過,後來聯合報有個月的徵文是『病患教導醫師的事』,而總編希望我把家族病史描述的淺顯易懂,所以我就綜合寫了這篇。


        從前在門診遇到一位淳樸的中年農婦。主訴是肩膀痛而手舉不起來已有數個月。 


        除了詢問整個病史進程外,按例還得詢問生活習慣(如是否有抽煙、喝酒、吃檳榔等)、有沒有合併全身疾病(像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及目前是否規律服用其他藥物(如減肥藥、感冒藥、中藥等),有沒有家族病史等等、、、。因為這些資訊有時對判斷病情很有幫助。

  
       
『家族病史?』那位農婦一臉狐疑。『我們家好像沒有耶!』


        我看農婦聽不太懂,花了點時間解釋:「家族病史就是指有些疾病是會遺傳的。妳再想想,家裡有沒有人跟妳生過一樣的病,或者說某些特殊症狀是妳和父母或兄弟姐妹都曾發生過的?盡量想看看然後告訴我。」

  
       
『啊!、、有了!』彷彿想起一件重要的事似的,她大叫一聲。而我也豎起耳朵不自覺的靠近她,像發現新大陸一般的充滿期待。


        
『我們家的人,每個人在緊張的時候,心跳都會跳得比較快喔!』她用台語很認真的告訴我這件事。

 
       
我:「、、、@#%&*@#$%^%$、、、(這不是全天下的人都應該有的嗎?)
 


 

 
      但是、、還沒完呢!!我繼續問起關於肩膀痛的事。 

       
       「妳說肩膀痛到手臂抬不起來,那疼痛的範圍到哪裡?是只有肩部附近,還是疼痛會隨著姿勢延伸到前臂甚至手指?」


        「另外,疼痛型態到底是怎麼樣?能形容一下嗎?比如說是酸痛?刺痛?或是麻痛?到底有多嚴重的痛?」  有了剛剛的經驗,我怕她又搞不懂,很仔細的描述給她聽。


        冷不防她忽然伸手長滿繭的手,抓住我的右邊肩膀用力給它捏下去,說:『啊〜〜就是這泥啊痛啦!!』用她一貫樸實而認真的口吻。


        我的媽啊!!她的手可真有力!我差點就痛得叫出聲音來。

 
       
隔天我的肩膀淤青了一塊,我的手也抬不起來了、、。


        從這個例子,讓我在日後的行醫路上學到兩點經驗:

 
       
第一:當你自認為已經夠經驗從患者口中問到一些蛛絲馬跡時,千萬不要因此沾沾自喜。因為患者的回答很可能根本不是你本來想知道的,甚至讓人哭笑不得。


        第二:當你詢問患者有關她的病情時(特別是患者是因為疼痛來求診),除了面露同情之色且表示關心之外,千萬不要距離患者太近,並且要時時提高警覺。因為你永遠無法預期患者會用什麼方式來表達、甚至讓醫生『體會』她的痛楚。 


註:

        其實詢問家族史多半為了跟遺傳相關的病。許多疾病在科學進步之中,都陸續證明跟遺傳體質有相關,包括高血壓、糖尿病、甚至各種癌症,只是相關性多寡而已。在神經科常見的疾病如巴金森氏病、良性手振、偏頭痛、失智症、癲癇症等等也都可能會有相關。


        像這位患者這種局部酸痛,按理來說跟遺傳是沒什麼關聯性,最常見只是工作使用過度、、、不過我們教導新進醫師,為了過濾一些可能的疾病,還是會要求她們在問診時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患者,都務必要詢問家族病史,以免遺漏一些訊息。

 

(本文刊登於民國991217日聯合報  健康版: 醫師問診、問到肩膀黑青 )

 

arrow
arrow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