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健保便宜舉世聞名。但也因為就醫方便,常常有些「做檢察比較安心、會吵就有糖吃」的情況。


例一:


        數月前一位台商太太從北京回來,主訴是幾天前突然有頭暈情形。未等我發問,她就劈哩啪啦講了一堆近日的求診經驗。她先去當地某家著名的外國醫院,外國醫生判斷是普通的眩暈症,但是她不信任外國人的說法;接著改到台灣人開的醫院,醫生判斷吃藥即可,但是仍須回診,因為必須觀察有沒有進一步症狀以釐清腦部缺血的可能性。她聽到「不能排除腦部缺血」嚇壞了,所以朋友介紹她「回到台灣最有名的醫院巡訪名醫求診」。她是如此推崇的。


        我相信後頭那句是她自己講的。我算哪門子名醫了?不過仔細詢問她的病情,從病程經過及危險因子聽起來,不算是腦中風的高危險群;理學檢查也正常,經驗上比較像是良性的眩暈症。那通常是疲勞、壓力大、或是感冒、睡不好等等原因間接造成。


        我還在分析病情時,她的兩個女性同伴搶話了:「醫師,我們大老遠從中國大陸跑回來,下週就要回去了,應該要做點檢查,不然不放心。」我建議可以先用藥,但她們無法接受。其實這類疾病是可以做平衡神經測試的,但檢查就算正常,還是得用藥處理患者的不適。她們不停催促說下週就要回中國,但本院排檢查的人數已經超過一星期。於是我坦白說:「檢查不一定得做,就算做也得兩週才有報告;妳們趕著回去,就算做檢查也看不到結果。其實眩暈症主要是靠病史診斷的,還是先吃藥吧。」


        她們一聽急忙改口說:「沒關係!班機隨時可以延後,做檢查比較重要!那就等兩週後看完診再回去吧!」這是讓人很無奈的對話,雖然我也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但還是摸摸鼻子開藥,安排檢查並預約兩週後回診。


        不出我所料,一週後她們就自行提早回診了。聽作檢查的技術員說,患者與友人連續到檢查區去吵了三天,說她們是中國回來的,趕著做生意呢!要求提早做檢查。最後檢查單位終於受不了這麼「盧」的病人,無奈的找到空檔幫她做檢查了。提早回診當然還無法見到正式報告,但她們就是在門診僵著不走,軟硬兼施跟我盧,甚至跟下一位候診患者起口角。為免夜長夢多,我只好在看診途中又跑去找報告來判讀;這樣做當然又引起其他候診病患不耐,因為他們得等更久。檢查報告顯示為正常,且患者用藥後也有改善,她們才歡天喜地的走了。


        患者當然還是按計劃「一星期內」做到檢查並回大陸去做她們的大事業了。或許她們暗自竊喜,但是這種大家都應該遷就她的作法,造成醫師和諸多病患的不快。

 



例二:


        一位長期住在日本的婦女回國,告訴我說她回台灣幾個月來,一直有頭痛情形;此外鼻塞的情況也一直未見改善,尤其以清晨為最。她不斷告訴我,日本天氣多好多好、、她以前在日本時都沒事,在台灣頭痛特別困擾她。


        作了完整理學檢查,並沒有看到異狀;但是據她描述頭痛集中在額頭、顳側與鼻腔周圍等徵狀,我懷疑可能單純只是肌肉性頭痛,或合併慢性鼻竇炎、鼻腔過敏之類的頭痛。然而看她掏出洋洋灑灑一大疊近幾個月到台大、榮總、馬偕的電生理檢查、頸動脈超音波、腦部磁振造影都顯示正常,該擔心的腦部病灶應該都排除了,但她還是無法滿意。


        她希望能作「進一步檢查」,但憑良心說,「我也不曉得還有什麼檢查可以幫她做的 (只是我說不出口)」。我婉轉解釋說目前她手邊資料已經夠詳盡了,目前沒有立即危險,用藥治療即可;另外建議她到耳鼻喉科,排除如鼻竇炎或局部發炎等疾病,相信能對症狀有所助益。


        花了好一番唇舌才說服她不必再做檢查,給了些緩解肌肉的藥物;然而面對她的強硬態度,我大概可以想像前幾家醫院醫師決定幫她排檢查時的無奈心情。隔次回診時,她說台大耳鼻喉科判斷她有合併過敏鼻炎,併用我和台大開的藥後頭痛已有改善。臨走之前,她說下週就要回日本,希望我加開台大耳鼻喉科的藥以備不時之需;另外最近皮膚癢,要我順便開條藥膏。我婉拒了她,表示不宜開立備用藥,應該請相關專科評估再決定是否該繼續用藥較好。


        她一臉不悅的走出診室。當電腦還在列印繳費單時,她已經不耐煩的再度開門探頭說:「快點!不要耽誤我的時間!我待會兒還要趕到台大掛耳鼻喉科、以及去馬偕掛皮膚科呢!」


        患者離開後,門診護士嘀咕:「老是說日本多好、、、、既然對台灣環境這樣不滿,那就乾脆別回來啦!還逛那麼多醫院,浪費健保幹嘛?」我想,一下午要跑三家醫院掛三科,這患者還真勤快哩。

 

        我不想對海外回來的同胞們有偏見,但是周遭許多醫護同仁聊到這種異鄉台胞的就醫行為就反感,還真是其來有自。 

 

arrow
arrow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