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看到聯合報有一篇評論,標題是『主播不當讀稿機』。內容是敘述有好幾位資深主播包括李四端、沈春華等都紛紛主持起訪談節目。看了這篇文章後有了些感想。


        最近開始會看中天頻道沈春華小姐主持的「誰來說清楚」。這是因為我這陣子常常回到宿舍都是凌晨快一點了(這節目重播是凌晨一點到兩點)。


        這是個很有趣的節目,採現場直播(直播是晚上九點)。每集討論一個主題,涵蓋生活消費、理財投資、家庭親子關係、兩性議題、、、等等。邀請幾位與該議題相關的來賓,及請幾位當事人現身說法,現場觀眾還可以發問。


        台灣充斥著太多的談話節目。但絕大多數、也是讓我倒胃口的有兩大類 - 一是主持人無厘頭、天馬行空式亂問的綜藝類談話節目,另一則是充斥立場鮮明而火藥味十足的政治性談話節目。有一段時間,我根本不想看電視。


        在國外,許多談話性節目的主持人都是新聞主播出身。她們說的論點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觀眾也信任她們的分析與整理。這並不是因為她們是某某台出身的主播或是多有名的緣故,而是因為她們的談話有內容、並且值得信任。


        這樣想想,我就比較可以了解沈小姐為何會想來主持這類節目,或許她是想拓展播報台之外的另一片天空吧!

        在來賓、當事人與觀眾之間,沈小姐扮演了精準的串場角色,時而幽默時而認真。她往往能精準的把現場觀眾冗長的發言整理出問題核心所在,傳達給其他人了解;或是把來賓的論點很快的整理出來,分析給電視機前觀眾吸收。我想這沒有一定的社會知識與生活歷練是不容易作到的。也就因為如此,短短一小時內我們可以對這一天的主題有概略的了解,甚至有意猶未盡之感。而整個節目也在現場觀眾的發言提問下,常常有預料之外的效果。


        過去我就知道沈小姐是名主播,但這些日子看了這節目,我真的對她又多了番讚賞。


        這樣說,並不是說主播都要去轉型才算是能發揮所長,而是我覺得新聞工作者應當有此抱負。培養自己對知識與資訊的了解還不夠,觀眾有百百種,如何把所得的資訊在吸收後簡單卻精準的傳遞給觀眾,並且提供觀眾她們想知道的事,這真的考驗主播(或者主持人)的深度。


        當然以上聊到的是理想,有些現實上在播報台上是無法作的,但卻也不一定非得跨界主持才能達成。我只是期許,身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應在培養自己具備那樣的分析與思考能力。當你能把你所了解的知識訊息,很迅速而精準的整理敘述給外行人知道、並且確定那就是他們想要了解的議題,那你的角色就成功了一大半。


        很難得我迷上了一個節目,我也希望在專家學者與觀眾的火花中,能弭補我在報章上所吸收不到的知識與論點。


        我看過幾次文儀主持的訪談節目,來賓多是政治人物,我想這和文儀是政治組出身有相當的關係。當然文儀年紀尚輕,不如沈小姐的社會歷練與資歷豐富(沈小姐已結婚生子;且過去主持過益智節目、幼教節目、後來才來擔任主播、、),然而我覺得充實自己的深度,是當有的抱負。


        在我的專業領域裡,每天也都在帶新人學習,同時每天更在面對形形色色的『外行人』,短時間內要跟他們解釋一堆專有名詞、讓他們儘快了解狀況。一方面我每天得用實際的案例,把我遭遇過的經驗傳承給新人,使他們能更快成長;同時我也不斷在學習,累積更深厚的經驗,以便下次我遇到類似情況能作得更好。比起自己滿腹經綸經驗豐富、卻不善於統整教導別人而言,如果我能把我既有的知識,迅速精準的讓新人吸收;同時能熟練的讓完全沒有概念的人了解我要陳述的重點,對我而言更是一種成長與突破。


        我不喜歡用『讀稿機』這類稱呼來比喻主播們,因為身旁也有好幾位主播朋友,她們的認真我都知道。然我衷心期盼她們在每天接收大量新知的同時,也能善加利用這環境優勢,累積自己的能力。這樣也才不會上台時流利播報,台下卻覺得自己一無所獲。


        僅以此篇心得和文儀、甚至各領域專業人士共勉之。


圖: 文儀播報截圖



                                                                                     (本文寫於民國96年2月13日,發表於文儀主播後援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