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診的時候,最怕遇到一群莫名其妙的人。


        今天看診號次跳到某一號時,一口氣進來六個人,其中居然有三位是出家人。一位家屬代述說,這三位出家人都要看診。


        第一位出家人坐了下來,我問他哪裡不舒服?他講不出來。那家屬接口了:「他最近反應有點怪怪的,我擔心他有失智症,所以帶他來做檢查。」


        我看了看患者問:「你自己有覺得哪裡不舒服嗎?還是別人發覺你有遺漏甚麼事嗎?」他講不出來,只模擬兩可回答「好像有吧!」我轉頭又問家屬,能不能舉例說發生哪些事情?比方說在修道地方出過狀況等等,但在場諸位沒一位能具體描述出來。


        真是莫名其妙。但保險起見,我仍然幫他做了理學評估。在短期記憶部分,患者三件物品只記得兩件,第三件好像不是很有把握、、、我想好吧!姑且認為他可能有輕微記憶力異常,決定幫他抽血及安排腦波檢查。雖然他才52歲,我實在不覺得他有失智症。


        接著換第二位,也是個男子。我問他:「那你是為何來看診?」他居然指了指前面那位,告訴我「跟他一樣!」我有點不高興,「是哪裡一樣?每個人的症狀表現都不一樣。告訴我你是怎樣不舒服?」他支支吾吾說不出來,這時一旁的家屬踢他腳暗示他,他才說覺得自己記憶力也不太好。


        我問他說:「你們是一起修行的嗎?在同道場有人有類似症狀嗎?曾經發燒、體重減輕、或接觸鳥禽如鴿子嗎?」他才回答說他們三位都是一家人。那更妙了!我接著問:「那你們家有家族史嗎(註:見文末說明一)?父母親那一輩也有人罹患失智症嗎?(註:見文末說明二)」 但得到的答案都否定的。


        這時家屬又開口了:「我在想需不需要替他做腦波檢查、、、?」我心裡有數,打斷家屬的話:「我先幫患者做理學檢查看看再決定!」於是飛快的做了記憶力等心智評估。也許他被我的節奏搞混了,也不曉得該答不答,但整體看下來他的反應比起前一位(他哥哥)還要好。於是我直視家屬說:「患者的整體反應還不錯,我想先觀察就可以。」家屬還待說話,我已經揮手終止他了。


        最後一位是48歲女性,是三人當中最小的妹妹。說實話我還真怕她看了我跟前兩位的互動,會故意掰一些症狀來裝病;但很顯然她並沒進入狀況,也可以說毫無心理準備。當我問她今天的來意時,她居然淡定的說:「來做例行性的健康檢查。」


        這句話捅到我的馬蜂窩,我很冷漠的說:「健保沒有甚麼例行性的檢查,你是哪裡不舒服?」她講不出來,望向家屬求助。我先發制人指著要張口的家屬說:「你不要插嘴!我要病人自己講!」然後轉向患者,「妳怎麼連自己哪裡不舒服都搞不清楚?怎麼看醫生?」


        可能是我太兇了,沉寂幾秒後,病人才小聲的說:「我、、、頭暈。」


        好,頭暈是吧!我又很快問了病史,沒甚麼特別的因子;理學檢查也都正常,只有肩膀與頸部肌肉有點硬。我不管那家屬的表情如何,先開口說:「肩膀比較緊,做復健就好。不必擔心,也不需要作檢查。」


        我查了查電腦,這三位今天稍早已經看另一位內科醫師,而且都被安排抽相同的血及做心電圖。在我看來,這家人擺明是想來做檢查的。我不知道那位內科醫師怎麼想的?是沒時間多問,還是不堪其擾,甚至司空見慣。但這如果是平時,我可能會圓融的告訴她們不必做檢查;但在這天遇到太多奇怪的病人後,再遇到這種「連自己哪裡不舒服都搞不清楚」,而且又是呼朋引伴一起來吃健保的,修養就忍不住變差了。


註一:關於家族病史的詢問,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病患教導醫師的事 」。如果不是醫學領域的朋友,請自行參閱。


註二:有些失智症當然也可以遺傳,而且在四五十歲就可能發病;但我覺得這家人的主訴與表現一點都不像。

 

arrow
arrow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