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年婦女,由朋友(我在台北的患者)陪同前來,主訴是兩年睡不好,而且有時會頭痛。


        我一看她眉頭深鎖,就可以猜到她有憂鬱。果不其然,她逛了很多醫院,前兩位醫師分別是某院的神經科醫師,以及另一家醫院的精神科醫師。上一趟她告訴那位精神科醫師說「藥力不夠」,所以該醫師調整了藥量;但她覺得白天精神不好,暈暈的。


        她目前吃四種藥,包含鎮靜安眠藥、抗憂鬱藥、抗焦慮藥等等,完全符合她目前的臨床表現。


        我反問她說:「是妳先說藥力不夠的,不是嗎?醫生當然就加重劑量了。這些藥的共同副作用就會頭暈想睡,很合理啊!」她點點頭默認,但還是認為藥太重。


        儘管問三句話就知道是甚麼問題,我還是簡單作了理學檢查。基本上都正常,就是肩頸部位緊得很。她朋友(我原本的病人)在一旁幫腔,說要作檢查。


        我懶得再爭辯了。說「作檢查可以,我安排一個睡眠腦波,但是我猜應該看不出異狀。我認為前一位醫生開這幾種藥物完全符合邏輯,我也開不出更好的組合。倒是如果妳會白天疲倦,可以把其中一個藥物吃法調整一下,提早兩小時吃,也許早上起床就不會那麼累。」


        她們急忙說:「我們都不吃其他地方的藥了,吃你開的就好。」我說「可是這些藥量還有一星期啊?」她們連連揮手,意志堅定表示要放棄前一家醫院。本來我試圖勸她們不要逛醫院的,失敗、、、。


        時間有限,我還是試圖解釋了一下。失眠、憂鬱、纖維肌痛症等等問題都是綁在一起的,有時候很難分辨哪個是因、哪個是果了;但光靠藥物是沒用的,還要自己放鬆心情、並且嚐試運動,太極、瑜珈、健走、拉筋、按摩、熱敷等等都無妨,既能調整節奏亦可放鬆筋骨。


        最後我說:「我不是神醫,不可能很快把妳治好。如果你要讓我看,就乖乖照做,我慢慢調藥,兩週後再回診。倘若不行,我再幫妳介紹精神科。」


        在一旁的朋友說:「那、、如果這兩天吃了效果不好,可以週三提早去台北找你嗎?」


        我翻白眼:「剛不是才說要有耐性嗎?我-不-是-神-醫!不可能兩天就治好妳兩年的困擾,需要時間觀察。如果妳要每次都很快睡著,然後醒來又神清氣爽,那只能找麻醉科了。」


        話說,健保局近日下令,徹查各醫院開同類型的藥物重複天數的問題,要開鍘。例如患者在A醫院開過鎮定劑,逛來我B醫院也開(不管成份或用途是否相同),那後面的醫院就倒楣。我只能期盼這種患者不要互相介紹、跑來跑去了,不然只能強力拒看了。

 

arrow
arrow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