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認為,在一個地區(國家)旅遊的天數長短,不見得能與對那個地方的熟悉度成正比。但重複去同一個地區(國家)旅遊的次數多寡,卻相當程度能反映對該地區的喜愛。

       
        第一次去,是好奇;第二次或者是舊地重遊的念頭,或許是彌補第一次未實現的缺憾;假使到第三次以上,那就應該是迷戀了。


        這是一位學弟給我的啟示。他也是個自助背包客,歐洲各國幾乎都走遍了。在我們每年最多可請兩次長假的情況下,他至少已經重複至去了四次義大利。我每每問他說「要放長假了?這回要去哪?不會又是義大利吧?」他總是笑笑「是啊!還是想再去一趟。」於是我不再問了,雖然義大利(甚至全歐洲)我迄今都還沒去過,但我相信他一定有他的想法。我不一定能了解;他也不一定得向我解釋。


        這樣的執著隨處都在。所以當我在網路上初次尋到『八月女生』連去西藏三次,心頭浮現的是滿滿的羨慕,卻不會太驚訝 - 西藏就是有這種魅力。


圖:八月女生新書封面

西藏書籍封面 

        話說兩年前(2006年)隨著父母去青海西藏,緣由是弟弟在更早一年跟團走了相同行程,拍了很多美麗的照片。弟弟是近兩年才開始學習拍照的呢!『我怎麼可以輸給他呢!我也非得走一趟不可, 拍更漂亮的美景回來』這個念頭浮現了。再者父母陸續退休後,比較有時間出國作較長天數的旅遊,對子女而言,陪伴他們去玩是一大樂事。我從來不會刻意計畫先到哪裡玩,因為很少出國,天下之大有太多地方(想要)可以去;西藏甚至不在我原本所嚮往地區的前五名。但既然父母想去青藏,我就先陪他們去吧。


        所以八月女生自述:「第一次入藏,是意外。」我深有同感。


        但那卻是個讓我慶幸的意外。


        西藏之行,最讓人驚艷的當然是絕世美景,特別是在高海拔的天空,拍起照來揮灑自如。我本來以為自己已經算是不虛此行了,但在一年多來嘗試紀錄當下的心情時,以及陸續參觀幾位西藏同好的經驗後(除了八月女生外,還有kristen、alu、努爾古麗、、、等等),卻逐漸對當時某些部分的不足感到扼脕。


        在茫茫眾多西藏同好中,有幸尋到八月女生的部落格。看著她一路上的所見所聞,儘管不識本人,對西藏的相近回憶卻牽起了彼此的緣份,似乎只要見上面就能聊上許久。喜歡一個地方可以有說不盡的原因,卻也可以毫無來由。連去西藏三次,特別還是經由不同的路線,對我而言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事,卻因為有她的詳實文筆而能引發諸多共鳴,甚至弭補些許記憶的片段。


        對於旅行,我一直比較習慣觀賞風景,滿腦子只想拍美景,所以在人文歷史部份的敏感度較低;但八月女生卻是迥然不同的觀點。看到八月女生的書名『溫柔行走 在西藏』,我想自己或許可算是『瀟灑行走 在西藏』吧!(笑)


        我雖然逛得灑脫,拍得過癮,與他人相較卻總少了某些細膩與深入。


        八月女生說:「喜歡坐在八角街發呆」。回想起來,我在那裡錯過了多少呢?旅行的時候我總是在走,這邊看看那邊瞧瞧,看有什麼會觸發拍攝靈感的;卻很少停下腳步慢慢看。可能是因為急著走路慣了,就算旅遊也不得閒。回想當時團員們在八角街的唐卡藝術中心閒逛時,唯一讓我駐足觀賞的是唐卡與油畫,只因為它們的內容讓我聯想起攝影;我試著思考如果畫中的景點,我用拍的會是怎樣一番局面。但這事情花不了多久就讓我覺得乏味;我早早挑好了紀念品,卻又無法拋下仍在詢價而意猶未盡的團員,那一刻不知自己為何感到孤單起來。看到八月女生書中細述八角街的眾生相,或許時光重來,我會走到店門口(街旁)靜靜的看著,就算啥事都不做也可能真正感到充實。


        闔起書本,我閉上眼睛緩緩回想一篇篇的文字。旅程中我不曾遇見藏族朋友唱歌,難以體會那種率性而熱情;我也沒有和廟裡僧人聊天,畢竟自己不是那麼積極而勇於嘗試的人。然而在八月女生的細膩描述下,那些個情境生動的在腦海裡組合了起來,我也依稀可以體會當時的感動與滿足了。

 


        如果你未曾踏上西藏旅程,這本書請你務必要讀。它雖然不是一本介紹旅遊的專書,卻是八月女生對於藏民宗教人文的深刻體驗,讀來流暢而讓人嚮往不已。如你和我一樣已經去過西藏,也請你放下既有的觀點看看這本書,它讓你重新回憶西藏的美好,並且再次獲得勇往直前的動力。

 


(本文寫於民國97年7月18日)

arrow
arrow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