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年事已高,記憶力也逐漸衰退,有時還會忽然問「阿堯是結婚了沒有?」但是看到電視旁我所沖洗的照片(父親抱著昊昊),他就會說那是「父親抱著阿堯小時候」。聽到母親這麼轉述,我和麗很有默契的決定有機會的話多回家去,因為昊昊是全家的開心果。這一年來,隨著他的長大,幾乎每趟回家都有不同的發現和樂趣。就在上個月回家去探望奶奶後,我們繞到了北斗國中,也就是我的母校,和父母服務四十年的地方。
一歲多的兒子是最好玩的!兩個多月前才會坐螃蟹車,在家裡跑來跑去一兩個月,每個房間好奇的探頭看看,不知不覺就要學走了。只要有大人拉著,他就一鼓勁兒想往前衝,也不記得因跌倒而撞到好幾次額頭了。
圖:麗與昊昊 攝於北斗國中
Pentax K-7+ 18-55mm
圖:麗牽著昊昊
這裡的跑道一如往昔,只是圍牆在我國中時韋恩颱風登陸彰化吹倒了,後來全面重建。這一條短短的路剛好夠讓兒子練走路。於是麗牽著他慢慢走;還好兒子穿著尿布,就算跌坐也不會哭。
後來輪到我牽,我把他帶上跑道。昊昊總容易被一旁慢跑的民眾所吸引,然後顛顛倒倒的繞圈圈,無法走一直線。一旦又有新事物吸引他注意,又不願意乖乖走了。
圖:我與昊昊 他後來總喜歡嘟嘴
我撿拾落下的木棉花想幫他戴,但顯然他並不領情,還是自顧自的左顧右盼。後來這次的練走就草草結束了。
圖:昊昊與木棉
這個月,昊昊可以放手自己走了;下次回北斗再到學校去,那時的照片又有不同的故事了。
圖:昊昊跟麗撒嬌
註:
最近在重看溫德斯(德國導演、兼攝影家)的『一次』,又有不同體認。這本書我覺得很特別,紀錄的是許多「一次」的瞬間。平凡的照片配上溫斯德先生的文字,就成了獨一無二。
溫德斯先生的自述提到,攝影有兩個面向,人們總以為從時間搶來的畫面存在於相機的前面;事實上攝影是兩個方向,就像獵人扣板機時有反作用力一樣。
每張照片的角度,都反映出攝影者本人的行為;或者是他的態度與觀感,面對於眼前的事物。照相機向前看的是被拍照的對象,向後看則是攝影的動機。
從前面它拍下了一張照片,從後面記錄了一張剪影,從攝影師的心靈深處。
攝影者更可以藉此透過鏡頭的尋覓,站到對面的世界去,更好的回憶、更好的理解、更好的看、更多的愛。
每張照片不僅僅是「時間的停格」、「紀念的瞬間」而已;相反的,每張照片都在證明時間的綿延連續,不可停留。每張照片都是對於時間生命消逝的提醒。
我很喜歡這種觀點,也能感同身受。但是要老婆站到相機後捕捉我與兒子的成長互動,哈哈!我想我還有很多的地方需要努力。
(本文寫於民國101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