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鋼琴老師來教老二與老三彈琴。上課之後,媽媽拿了最近一期的學費給老師。


        三兄弟前陣子去上理財課,現在都忙著存錢,尤其是老三,夢想要買手機、買線上遊戲的武器。


        他見到媽媽拿幾千元給老師,眼睛一亮。迂迴的問:「老師,請問你教我彈琴,會不會很辛苦?」


        老師不假思索說:「不會啊!」


        然後老二也湊上來,同樣問:「那我呢?老師教我彈琴,會不會很辛苦?」


        老師或許是客氣,停頓了一下後也同樣回答:「不會啊!」


        我正想他們葫蘆裡賣甚麼藥,冷不防老三突然冒出一段:「那不公平。爸爸都說賺錢很辛苦。老師既然教我們一點都不辛苦,怎麼能賺那麼多錢?」


        我們和老師對看,一時忘記要如何回答、、、


         唉~ 教子不嚴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住院病患的會診,是臨床醫師在看門診、查房外的另一項工作。通常是住在其它科的患者有些問題,該科醫師請本科去提供建議或治療。


        在結束門診前收到會診單,外科病房有位二十歲年輕患者,前一天因腹痛而帶來急診,診斷為闌尾炎;住院後已經以手術將闌尾切除了。


        會診單上寫,患者全身包括臉部、肢體會不自主抖動、扭動,懷疑是癲癇發作,請我去評估及治療。


        進入病房,看見一位女性看著電視陷入沉思,猜想是患者的媽媽;患者則沉睡。我敲門向媽媽表明是來看會診的,她表情看來有點錯愕、繼而變得嚴肅(兇)。


        我直覺氛圍不太對,主治醫師不會沒事先告知她吧?趕緊轉個方式講:「主治醫師請我來瞧瞧患者情況,看能不能提供必要的協助。」於是她輕輕喚醒患者。


        患者小亮是個容貌清秀的大男生,醒來後坐到床邊。我注意到他全身軀體會有不自主扭動,但意識清楚;跟他打招呼時也很有禮貌的回禮,只不過臉部表情在說話時明顯有點扭曲,包括臉與舌頭;發音也會含糊。但這些症狀在安撫後,都能夠大致被抑制。


        媽媽也證實,當小亮在入睡時,所有的扭動症狀都會消失。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要說預測難度最高的比賽,足球絕對榜上有名。

可能是短期內密集的場次,加上我這次比較有在關注比賽,才讓我有這種感觸吧!

深深覺得要猜對勝負、甚至比分是如此不容易。


新聞報的"網友完全猜中比數,以小搏大"真的是要萬中選一的運氣。

這回看球,前後(連昨天)總過買了四次運彩,有時只是想延續自己期望的勝負或是比數,搏點小確幸罷了;如果想贏大錢,那可能還差得遠呢!

目前全都摃龜。

葡萄牙(勝分最高)對摩洛哥(失分最少)這場矛與盾對決,到底誰贏?

我昨天想說,葡萄牙在對南韓、烏拉圭、瑞士之後,已經被證明是不怕防守型的球隊,應該會贏吧?

然後初次買運彩的夫人就說,那她買和局好了。

結果我倆昨夜一起看這場球賽(她今年第一次看球),上半場居然摩洛哥先進一球,而後葡萄牙苦追,一路直到終場,葡萄牙都無力突破、、、最後看到了C羅的眼淚。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醫療服務的工作中,有一項比較特別的是居家服務訪視,由醫師、居家護理師到患者家裡去訪視。他們大部分是臥床、甚至意識不清,不方便到醫院;另一小類是屬於「居家安寧緩和醫療」的對象,不一定臥床,但是符合「對各種治癒性治療效果不佳之疾症末期病人」,儘管病情不需住院,但因疾病性質需要居家安寧療護,可以申請由醫護人員與社工到宅訪視。


        某一個週三,我到台北看診前,居家護理師小瑜突然打電話問,當天方不方便提早出發,繞道去看一戶人家?


        我習慣事情按部就班進行,例如週三午餐吃完後趁著在通勤的交通車上睡覺,養精蓄銳才有精神看下午門診。要在上午提早出門去訪視患者,意味著我可能無法午睡,搞不好連午餐都沒辦法悠閒地吃;其實我一開始是不太情願的。


        不過患者聽起來確實有醫療訪視的需求,且具備訪視居家安寧患者資格的醫師又寥寥無幾,捨我其誰呢?我只好勉為其難的答應她了。


        搭計程車來到一條知名大馬路最後段,居然是棟舊公寓,據說這裡是以後要都市更新的區域;附近隔條巷子是個很熱鬧的菜市場。我和小瑜及社工師小雅按電鈴後,提著護理行李箱爬上六樓。斑駁的牆壁、樓梯佈滿灰塵,感覺得出這棟樓很少有人出入,很像危樓。


        原來在首善之都台北市的一隅,沒有電梯的老公寓長這副德性,我還是第一次見識到。


        多年來去過不同個案家裡訪視,總有不同的驚奇。我參觀過人丁旺盛的大戶庭園、也見過只有外傭與患者獨自居住的社區頂樓百坪景觀豪宅;也有荒郊野外、鼠蟻亂竄、野狗比人多的三合院;今日則見到了鬧區邊緣的老舊公寓。


        開門等著我們的是薛老伯的獨子。他不住這裡,而是和妻女同住在永和,然後每日通勤來探視老伯及送餐。這當中自然有其家庭背景,不便評論。


        老伯在兒子的呼喚聲中,步態緩慢地走過來。他雙眼失明,一隻眼球早已挖空、另一眼則無神的望向前方,聽說是視網膜病變。


        他是攝護腺癌患者,去年被診斷出多處骨頭轉移(脊椎、大腿骨和胸骨),所以走路佝僂。


        和我們簡單打過招呼之後,伯伯不發一語,隨即依循原來的步態,慢慢地走回房間躺著。室內採光不足,他卻像是夜行的貓咪,在黑暗中依然熟門熟路的摸回巢穴。


        順著兒子的環境介紹,我們打量了一下這房子,室內大概二十多坪,有一個小客廳、廚房、廁所及兩間小房間;老伯住在沒窗戶那間房間。平日他白天就是在家睡覺,睡飽以後就會自顧自的走出客廳「聽電視」。


        這裡雖然緊鄰菜市場卻聽不見甚麼聲音,室內幽暗毫無生氣;伯伯既看不見、活動空間又受限、、、我不禁聯想起一句貼切的台語:「孤單老人」。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榮總,林恭平教授今年退休。


         他有很多種稱號— 有人稱他林教授、林大夫。但我每回見到他,還是必恭必敬的稱他為「林老師」。


        國中時(民國74年)我罹患肌無力症,起初在台大由邱浩彰醫師治療,但後來切除胸腺增生卻是在台北榮總,之後便改在榮總由高克培醫師追蹤。自生病之後便立志以後要讀醫學院、走神經科。


        我來聊聊跟林老師的幾次交集吧。


圖:2022.10.15 林恭平老師退休會 合影 (這應該是迄今唯一一次合照)
Fuji X-M1+ 16-50mm攝


2022 林恭平教授退休18.jpg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個地方都有奇特的家屬。


        今天門診患者較少,我有空慢慢看。外頭衝進來一位男子說要加號,護理師請他去櫃台掛號。


        過一會兒輪到他進來,開口說他要拿藥。我一看患者名字是女性,而且我還沒看過,馬上說「等一下。我沒看過這女性,他是你的誰?我不能直接開藥給你。」


        他很急的說:「醫生,那是我太太。我已經先拿藥物去你們藥局問過了,你們醫院有這個藥,所以我才來這裡拿。」他拿的是失智症用藥aricept。


        我問他:「你太太本來在哪裡看診?怎麼不回去原來醫院看診呢?」


        他說:「我太太記憶力去年開始變差,水龍頭都忘記關,錢包放哪裡也找不到、、、她還要在家幫忙照顧我媽媽。本來她是在台北榮總看診,拿連續處方簽,但是吃了幾個月好像都沒進步。上週本來應該回診,但是因為照顧我媽媽沒空,所以我想說,先來你這裡領藥。」


        我覺得他可能會失望,不待他連珠砲似的抱怨他太太的失智症狀,就先婉轉打斷他。「所以你是說,台北榮總幫你太太做了評估之後,就開這個藥給你?」


        他說:「對。起初先吃這個藥一個月,沒有不舒服,上回才改開處方簽。但我覺得我太太吃了也沒進步。」


        「你太太這藥物是用健保開立,還是自費購買?」我問。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看門診。進來一位老伯伯是初診。


        我問他為什麼來看病?他說他有高血脂,「據說高血脂的人比較容易腦中風,而我聽說你們醫院有在做頸動脈超音波,所以我想免費作一下,看看血管有沒有狹窄。」


        我馬上婉轉告訴他:「健保沒有這樣規定喔!我得幫你評估一下,看看你現在腦神經有甚麼問題。」


        對於初診,我還是習慣紀錄完整的理學檢查。很快做完評估,他沒啥大問題。


        我說:「如果你真的很想做頸動脈超音波,只能考慮自費了。」


        他問多少錢?我雖然以前沒開過自費的頸超,但印象中曾看過是800元(我們醫院只作CCD),於是告訴他說:「我記得是800,應該沒差很多。」


        然後他又抱怨不舒服、全身虛弱等等、、、、最後我打斷他:「如果你那麼疲倦、虛弱,我幫你驗血看看,內分泌例如甲狀腺有沒有問題?」


        他說:「我兩個月前在A醫院驗過了甲狀腺,是正常的。」


        我說「那就好,你不必擔心這個問題了。」


        然後他又問:「那我常常又覺得睡不著,很亢奮,也許是自律神經失調?」


        我順著他的話說:「我也覺得你應該有自律神經失調,多運動就好了。如果你真的不放心,我們這裡也可以驗自律神經,只不過要自費2000元。」


       他馬上說:「其實我半年前在B醫院已經驗過了。檢查結果顯示,我的交感神經太亢奮!」


        我心想、、這是來踢館的吧?於是說:「我覺得伯伯,你其實很多問題都有答案了。我建議你什麼檢查都不用作,就好好運動、放鬆心情,吃現有的藥就好了。」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週看夜診,一對夫婦推著他母親(坐輪椅)進來,看來骨瘦如材,營養不良。


        兒子說:「我媽媽這三個月來都沒胃口,不太吃東西,越來越瘦;連站起來都沒辦法,還常常很想睡。我們懷疑她是漸凍人,想請你看一下。」


        我瞄了患者一眼,說:「這不會是漸凍人,就是營養太不夠了,體力太差。我先幫她看看。」


        患者還可以跟我對話,只是氣若游絲,眼神渙散。我想她體重搞不好不到三十公斤。我猜想她一定有貧血、電解質不平衡;肺部聽呼吸聲應該還好,但八成有尿道感染。不過子女否認病患有發燒。


        理學檢查作起來,就是體力差導致的全身無力、以及周邊神經病變;還有駝背,有點帕金森症狀。


        兒子說:「醫生,如果你覺得我媽是營養不良,我們想讓我媽住院,補一補比較快。」


        我一聽,如果在我門診抽血,還得等幾天才有報告,想想轉去急診好了,比較快。


        雖然我不能保證急診一定會讓病人住院,但看她樣子,抽血報告出來,起碼有九成住院的適應症。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初識乃菁時,她還大著肚子。這位學妹看來溫柔,隨時帶著微微地笑,卻做了不少事。


        生了不少小孩,出了不少書。這是我對她的第一印象。


        數年來,她用自己的方式推廣失智及長照,出書、寫文章、電台受訪、巡迴演講。在高雄市是不可或缺的台柱。


        去年,我萌生轉換跑道的念頭。在原來的環境,我知道有些事對我的價值提升很重要,也應該像大多數人一樣完成;但我作不到、也沒什麼興趣。


        與乃菁長談,她有些事其實也不是那麼在乎,不過某些事卻有她的堅持。


        在我經過大半年猶豫,終於萌生退意,告訴她這消息;才發現她居然也已經下決定轉換身份了!更快、更果決;柔弱卻堅毅。


        所以,無論如何,我得專程跑這一趟,祝賀她的新里程的。


圖:清晨  陳乃菁診所 外觀 。
                 這面白色牆很耐看,很符合她的風格。
                 Fuji  X-M1+16-50mm

乃菁診所001.jpg 

圖:外觀是打卡聖地

乃菁診所020.jpg   

圖:揭牌儀式  畫面中多是高雄醫界前輩、還有乃菁的舅舅

乃菁診所014.jpg

圖:當然要和乃菁在大門拍照 

乃菁診所043.jpg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如果我要花五六千字,來講述一段和患者之間的特殊互動,那麼我首先會想起的就是這個故事。


卷一:求診


       有位長期頑固型癲癇的男性金先生,在2007年剛來就醫時,還是二十多歲的小伙子,理平頭、長得白白淨淨的,臉上還有幾顆痘痘。據他的母親回想,他近兩年偶爾會失神、或站著發呆快一分鐘才恢復意識,但是從來沒看過醫生。


        某天他洗澡洗到一半,迷迷糊糊從浴室裡光著身體走出來,站在原地不曉得接下來要幹甚麼?對於家人呼喚也毫無反應,好一陣子才意識自己站在客廳。家人心覺有異,這才帶他來求醫。


        那些病史一聽,我就覺得必須考慮癲癇症。安排他住院作長時間數位影像腦波後,錄到他看電視時突然拿著遙控器發愣,或是下意識的手拉被子,與其他不由自主的小動作,但是沒有太複雜的遊走或特殊行為;同時間腦波見到顳葉處有陣發性漏電。事後我請陪同住院的母親來觀看腦波監測影片,確定在家裡曾目擊的行為與住院中錄到的幾次發作大同小異,故確診為「顳葉型癲癇」。


        這是很常見的癲癇型態。事實上在現代高科技輔助下,大多數癲癇診斷都不是難題,顳葉癲癇甚至連手術治療都是相對容易的;難的是如何讓患者配合醫囑好好治療。


        治療癲癇,不僅對症下藥,還必須試著矯正他可能引起癲癇的原因。有的癲癇在初診斷時,就大概可以預期屬於較難控制的:例如先天腦部發育不全、或是後天腦部損傷(例如曾有腦瘤、腦炎、腦部外傷、多次腦中風等等);另一大類則是患者罹患全身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腎衰竭等,常常會因為無法矯正的問題而使得癲癇反覆發作,甚至常常住院。


        金先生腦部沒有看見明顯病灶,理論上不會那麼難控制。根據過往經驗,我自信滿滿的覺得一至兩種抗癲癇藥就可以搞定他的癲癇。不過開始幫他治療後,卻發現情況並非如此容易。細問之下,他的職業是混幫派,而且抽菸、喝酒、吸毒樣樣來。這就很棘手了!


        我曾經苦口婆心勸過他,這些不良生活習慣容易導致癲癇惡化,比方說吸毒與酒精會破壞大腦,增加癲癇發生機率,希望他戒掉;但他的答覆語焉不詳,讓我覺得有點敷衍。甚至連他是否有按時吃藥,我都沒有把握。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住在北部很多年,對於北海岸、東北角這兩個廣義名詞,我老是搞不清楚,也沒認真去弄懂過。一年多的疫情,讓國內旅遊再次發展蓬勃了起來。這次趁著父母來北部看孫子們,天氣好的時候,我們就安排了一日之旅。


        那天一開始天氣並不是太好,我們設定往鼻頭角步道前進。北部濱海公路車輛並不算少,沒多久看到路邊一群特殊造型的石頭,我們就停下車來。原來這裡地名標示是『南雅奇岩』。

南雅奇岩


        南雅奇岩是哪個?我沒做功課,但開車在路上,你就是無法忽略它。據說這裡是東北角地質探險之旅的起程。南雅海岸由於山勢陡峭,所以海崖及海蝕風化岩極為發達。這一帶的岩層堅硬而不易受侵蝕,因各層岩石的硬度與厚度不同,受侵蝕的抗力和速率也有所不同,進而產生造形奇特多變的巨岩地貌。


        那附近剛好有個平坦空地可以停十幾部車。沿著岩石走去。目標較明顯的應該就是『竹筍岩』。高高低低的岩石其實不算好走,一不小心就可能拐到腳;還會看到海蟑螂。


        不是每顆石頭都能夠爬上去,我們只挑了其中兩顆較大的,爬到上頭合影留念而已。

圖:南雅奇岩
Fuji X-M1+ 16-50mm

2021 鼻頭角002.jpg 

圖:海岸

2021 鼻頭角004.jpg    
圖:海岸線 陰天風很大

2021 鼻頭角007.jpg   

圖:海岸

2021 鼻頭角014.jpg    


        後來回家搜尋資料時,才知道那裏還有『大野狼與小綿羊岩』、『趴睡狗狗岩』等等,但已經來不及了。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昨天下午起,我家家用電話不知怎麼了,每隔約20-30分鐘就會響起電話聲,是有來電的鈴聲、不是像鬧鐘提示音;而呈現的來電也不是七碼或十碼的手機、詐騙電話,而是幾個無意義的英文字例如rlng、phgr等。接起來是沒聲音的;如果不接、放任它自己響約十秒就會斷掉。


        我不知道是電話本身故障、或是中華電信的撥接問題。


        打了中華電信0800免付費客服,全在忙線中,轉來轉去一直聽音樂,AI智能客服也聽不懂我說的「故障」、「電話一直響」等關鍵字,感覺上並不如我想像中的聰明;卻沒有客服真人跟我對話。


        睡覺前心想,如果半夜電話每隔一段時間這樣響,會不會吵到鄰居啊?還是再打一次客服試看看好了。


         這時老婆聲音從房裡傳出來:「我查到了!妳打113就直接通了,不用等免付費等太久。」


        我心想,太好了!


        於是我就打了113。居然很快接通了!!完全沒等!!


        接電話的是一位很客氣的男士。他問:「請問有甚麼可以為你服務的呢?」


        我連珠炮的講:「嗯~~我不知道是電話的問題,或是你們電信公司的問題?但我不知道去哪求救?只好打這裡。我家電話從昨天下午開始,不斷接到奇怪的來電、、、(劈里啪啦)、、、、」


        那位先生急著跟我打斷:「先生,你先不要激動。你是要問電話的障礙台嗎?不好意思。你要打123才對。我這裡是113,家暴專線、、、、」


        我:、、、、、、、(滿天烏鴉,差點沒咬舌自盡)


        回頭大吼老婆:「妳是在查甚麼啦!心裡幹嘛想著家暴專線?」


        最後打中華電信,客服表示近日要派專人來查線路。


(本文寫於111年4月28日)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已經可以預知自己的命運將不長久,你將如何決定你的人生?


        在連續劇的場景,病人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家屬拜託醫師「無論如何救到底」、或是「不要讓她太痛苦,讓她好走」是常見的橋段。如何選擇是對病人最好的?取決於家屬的想法、也跟家家戶戶的現實狀態有關;甚至不能免俗的,家人之間的恩怨情仇、財產分配等因素,也可能會左右患者的命運。


        『病人自主權利法』是台灣前幾年制定,以病人自主為宗旨的法律;也是亞洲第一部相關法律。對於病人而言,最大的好處是在意識清楚時,能夠預先決定自己的未來。


        誰都不知道自己會不會突然飛來橫禍,陷入昏迷狀況,需要被插氣管內管或急救?甚至需要漫長的維生醫療系統卻無生活品質可言?對醫療團隊而言,有別於以往聽照顧者的話 (通常是家屬) 決定對患者急救或是放手,當患者依本法簽署了意願書後,日後便能以患者的意願為優先;此外也不必像連續劇一樣,刻意隱瞞病人病情,而是要在適當的時機、用適當的方法告知病人病情。


        總而言之,此法案保障病人對自己的病況有知情權與決策權。


        這套法案或許在許多國民與專家眼裡,尚稱不上圓滿,但我覺得它已經相當程度能夠保障個人和醫療團隊的決策不受他人干擾。於是我除了參加安寧緩和條例的訓練課程之外,也在數年前參加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訓練,取得種子教師資格。


        對我而言,能保障一些人的受醫權,就像是作功德;於是我甘之如飴。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名三十餘歲的男子,幾年前曾經因為短暫意識不清,被診所初步懷疑是癲癇症,而轉到我門診就醫。


        神經科疾病很重要的線索是患者的主訴與病史。簡單來說,「患者是為了甚麼問題或症狀來就醫的?」從病史詢問中得推敲很多疾病,再一一去排除或印證。然而,儘管我安排抽血及檢查,他卻沒再回診,也沒去做檢查。


        「先生緣,主人福」。在醫學中心裡,這種就醫型態的患者屢見不鮮。也許是台灣就醫太便宜且方便,隨時有空才來即可;又或者是他們自覺目前症狀還不夠嚴重吧!我也只能隨緣,無法強求。


        兩年之後,某天他突然又出現在我門診。陪同者是他母親,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婦。


        我瞄一眼舊病歷,好奇的問他說,最近怎麼又跑回來?有甚麼新狀況嗎?他說,他平時是開車在高速公路南來北往的快遞貨運司機。某天他在整理貨物時忽然昏倒,沒目擊者,不確定是否有抽搐;幸虧那時不是在開車。


        真的,幸虧他出現症狀時不是在開車!尤其聽他描述工作性質,每星期有三天需載貨南下,當天即需北返;有時還得輪夜班開車。我初步估算,這樣一個月得開上兩三千公里的路途啊!不禁聯想到三天兩頭發生在高速公路的車禍案件。他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無論是駕車自撞或撞到他人,都不是開玩笑的。


        陣發性的意識不清,到神經科門診或急診就醫者並不算少。在嘗試請患者回想發生前幾秒是否出現哪些狀況後,最常見且需要考慮的兩個原因是昏厥與癲癇。前者可能是慢性疾病、突發的心律不整(心臟出現擾流)、或頸部血管狹窄導致暫時性的缺血等等;而癲癇就是腦部發生不正常漏電導致突發的意識錯亂,不見得一定要出現肢體抽搐。


        但臨床上較困難的一點是,有時做了許多檢查,卻都無具體結論。這時就得決定是否先觀察,再等一陣子?或是當患者症狀反覆發生時,針對最可能的診斷先嘗試治療看看。如果發生次數從此減少了,搞不好就是那個原因。


        他有抽菸及飲酒,睡眠也不正常。我重新幫他做了神經學評估,與兩年前一樣毫無異狀。不過我注意到他的皮膚呈現奇怪的蠟黃色,這是舊病歷上沒描述的。那種膚色我說不上來,應該懷疑有黃疸或貧血?


        這些徵象雖然不一定跟陣發性意識喪失有關,但綜合他的可能病因,仍建議他先去驗血、並安排長時間腦波與長時間心律檢查;但患者以工作太忙而推辭了。


        這時坐在後面,靦腆的母親突然開口了。她說前兩天曾經目睹患者在吃飯時失去意識,但很快就醒過來;上個月也有一次發現患者在住家附近昏倒。此外,她覺得患者變瘦了,似乎營養不好。


        她加入幫腔:「好啦,你就照醫師吩咐,做檢查看看吧!」


        患者與母親同住,哥哥嫂嫂另住他處,但兄嫂不負責照顧母親。他每天拚死拚活,就是為了養家活口。雖然清官難斷家務事,我也沒辦法在看診時完全搞懂家人之間的互動,但是感覺上經濟重擔就在患者身上。或許「以工作為重」是他的心思;這應該也是他抽不出時間看病、直到反覆出狀況才勉強被母親押來就醫的主因。


        眼見患者拒絕,母親急著轉頭向我說:「醫生,請你幫助我兒子。」語氣竟是哽咽。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說明:

我不是台灣大哥大用戶,但仍是按慣例參加了今年的Myfone行動創作獎。儘管未能入選決賽,仍把自己投稿作品在部落格上留念。

 

今年投稿主題:  I’ mpossible

 

時事類:

之一:

遵守防疫規定,『不為也,非不能也。』

 

之二:

疫苗險、防疫險,真是好險。

 

之三:

農曆七月鬼門開,三級警戒小孩停課在家,哪種比較可怕?

 

之四:

2020年國力的展現:口罩。2021年國力的展現:疫苗。

 

之五:

人生禁歡免得疫

 

之六:

農曆七月,怕鬼出門;疫情升級,怕小孩停課在家。

 

之七:

去年:人生得疫須禁歡。
今年:人生禁歡少得疫。

 

之八: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凡染疫必追蹤足跡。

或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凡破口必因為足跡。

 

之九:

老婆:不必追蹤我的去處。簡訊實聯制都有。

 

之十:

願「電調雨順,疫去民安」。

 

之十一:

疫情期間,點食成精。

 

之十二:

『人與人的連結』是友情、親情、愛情,卻可能是嚴重的災情。

 

之十三:

人生得意,可曾想過得疫時?

 

之十四: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得之,我命;不得,我幸。

 

之十五:

餐廳老闆:「那些殺不死我的疫情,必讓我更強大。」

 

之十六:

人與人的連結,有情有疫。

 

之十七:

有錢不一定買得到疫苗,有命不一定等得到打疫苗。

 

之十八:

疫苗窮,節乃見。

 

之十九:

有疫苗,權貴打。曾是以為笑乎?

 

之二十:

三級警戒停課後遺症:大人情緒失控,小孩視力加重。

 

之二十一:

兩岸猿聲啼不住,疫苗已到台灣來。

 

之二十一:

台灣流行病:去年罩慾症,今年自閉症。

 

之二十二:

人在走,實名制在記。

 

之二十三:

防疫期間的通行證:簡訊實名制。

 

之二十四:

人死留名,人過留QR code。

 

之二十五:

無事不登居檢所。

 

之二十六:

病毒止於居家隔離14天。

 

之二十七:

一般人與廚師、理髮師的距離,只有十四天。

 

之二十八:

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問GOOGLE大神。

 

之二十九:

哪種疫苗比較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之三十:

政府有容乃大,國家無疫則剛。

 

之三十一:

三級警戒停課在家:只打國家疫苗、不打國家幼苗。

 

之三十二:

台灣危機解密:口無遮攔、疫苗短缺、特殊社交、不當群聚。

 

之三十三:

老師:「明天視訊課,請同學們服裝整齊;家長也是。」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