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寺
大昭寺與布達拉宮,是西藏唯二的世界文化遺產。西藏最大的哲蚌寺曬佛舉世聞名,色拉寺辯經吸引中外遊客,還有許許多多具有特色的寺廟分布在各區,各有各的歷史。但是,只有大昭寺能夠跟布達拉宮齊名。
大昭寺是藏傳佛教教中最神聖的寺廟,也是西藏盛大的佛事活動中心。歷代的達賴喇嘛或班禪喇嘛受戒儀式,都是在這裡舉行的。它建於西元七世紀,當時的藏王松贊干布為了紀念漢朝文成公主嫁來西域而修建的。這裡也是西藏最早的木造建築,最早只是兩層神廟而已,後來慢慢的才擴建迴廊與宮殿到如今的模樣。
下午的西藏陽光強烈,我們直到傍晚四點多才出門來到大昭寺。巴士在穿過市場後放我們下車,徒步進入廣場。初次來此,我就被它的宗教氣息與絡繹不絕的人潮所吸引著。這裡一年到頭,廣場周圍總是充斥著朝拜者與旅遊者,當然還有小販。
要進入大昭寺門前,可以看見廣場圍牆圍著一棵柳樹,這便是傳說中的公主柳。體積不算大,卻是當年文成公主在此所栽。
圖:公主柳
儘管大門已關,旅遊團還是可以從小門進入參觀。來到門口,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群虔誠的信徒們在磕長頭;另外則是一些拿著轉經筒念念有辭的老者。無論男女老少,大家依著自己的節奏,重複著同樣的動作,專注的神情令人肅然起敬。李先生細心提醒我們繞路而行,不要擋到人家的磕頭。
圖:大昭寺門口
圖:磕長頭的信徒
圖:磕長頭
寺裡頭沿著順時針方向參觀,穿過畫滿彩繪佛像的千佛廊,進到中心的佛殿。裡頭擺設的釋迦牟尼佛像,是文成公主從長安帶來西藏的十二歲等身佛像;儘管她不如其他寺廟的大與壯觀,卻是藏傳佛教裡最重要的佛像。不過由於店裡都禁止攝影,我並沒有辦法拍到她的金身。
二樓三樓各自供奉著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尼泊爾公主以及一些我記不得的塑像。來到三樓(頂層),可以說金碧輝煌。在這裡不但能夠俯瞰整個大昭寺廣場川流不息的人潮,更能遙望山頭的布達拉宮。
圖:大昭寺二樓
圖:寺頂
圖:遠處的布達拉宮
八角街(八廓街)
沿著大昭寺周圍是一圈街道,鋪滿了石板路,有點像是我們這裡的徒步區,叫做八角街或八廓街。這個區域的兩側擠滿了各式各樣的工藝品商店,或是沿街轉經的藏民。我們在導遊引導下到了其中一家最大的「唐卡藝術中心」,也是此行唯一的購物點。裡頭的物事真的很多,舉凡小旗子、轉經筒、天珠,到比較大的畫、唐卡,繡都有。我挑了一些天珠及吊飾要帶回來送同事們,一位篤信藏傳佛教的大嬸則買了一幅很大的佛像唐卡要開光,然後帶回台灣膜拜。
圖:俯瞰大昭寺廣場
其實我對於畫比較有興趣。雖然我沒辦法買回來掛,但是畫畫與攝影的觀點有時候很類似,我喜歡看作者是從什麼角度去畫主題,以及透視感如何?一位團員看上一幅布達拉宮的唐卡,寬達五十吋,只是覺得價格一萬多元太貴。他問我意見,我說如果是攝影角度來看,這畫的構圖很棒;即便是我拍照做手工放像到五十吋也要好幾千元,所以端看他的欣賞角度。最後他還是買了。旅行就是這樣,雖然常常會覺得想買,也會抱怨太貴,但我覺得如果感覺對了又負擔得起還是可以買,好過日後後悔。
圖:八角街 小販與轉經藏民
站在店門外,看到絡繹不絕的轉經人,於是我信步走回大昭寺門口。雖然夕陽西下,磕長頭的人卻未曾減少。我想起李先生口述的故事,也就是沈文程的歌曲『尼洋河上的月光』下,那個在大昭寺為了母親發願磕十萬個長頭的男孩 (見前文「尼洋河、太昭古城」)。他當時想必如同這裡的眾人一樣賣力的磕著頭;而眼前所見的眾人,或許也為了各自的信念或某一種願望在乞求著神明。事過境遷,不知那位男孩是否平安回到家了?他的母親是否仍安好?
哈蘇xpan寬幅系列 reala 彩色負片
圖:大昭寺廣場
(本文寫於民國99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