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晚上已經知道周三候補的機位無望了,週四才回得了家已成定局。於是在週三上午開完會議之後,各國代表say goodbye,決定跟著大家去逛。
大家,事實上指的是同樣來自台灣的六位女生。幾位女孩們早已在這兩天翻書、或請教在地人,想了好幾套劇本路線;對於我這沒特定目標的旅客來說,到哪都無妨,跟著一群女生去逛反倒是新奇的經驗。儘管相處短短兩天半並不能算熟,我還是告誡自己,要秉持同樣身為台灣同胞的精神,盡量幫她們踩煞車,不要買得太過癮。
從台灣來時氣溫是十四度,然而新加坡中午是二十八度;雖然我並不怕熱,但這種天氣出門逛到晚上確實挺累人。所以在大家共識下,選擇先分散到各shopping mall吹冷氣。其實我沒什麼想買的,很想找個角落打盹,所幸後來找到一家大書店,才撐過了那幾小時。集合之後,我發現每位小姐都有新的收穫;只有我依舊背著那只相機袋。關於這一點(身處任何環境都能買到想要的東西),女性還是佔有先天優勢啊!
圖:購物商場 充滿耶誕氣息
Pentax *ist Ds攝,18-55mm
圖:購物商場外頭的裝飾
小印度
後來分乘兩部計程車到小印度去。其實我都沒意見,去哪總是增廣見識。行前雖沒做功課,但許多地方好像都有小印度,想必是和唐人街一樣,屬於印度人活躍的區域。結果計程車搞了烏龍,兩部車下客的位置不一樣,我們還花了一番功夫才找到彼此。
儘管沒去過印度,這裡的小印度還是很容易讓人感受到那個民族氣氛。舉凡路上行走的人種、遠處公寓的鐵窗及衣物、空氣中的香料味,在在充滿了印度風。出發前一天恰好看到電視專題,新加坡平均收入最低的一群人就住在這裡,看看四周環境後依稀可以理解;那是迥然不同於烏節路或沿途其他地區的景觀。
圖:小印度 街道
圖:商場
圖:賣絲綢、藝品的商店
幾位小姐逛了逛服飾店、香料店,似乎沒看到中意的東西;只有一位替朋友買了咖哩粉。我倒是對於路旁水果攤的香蕉比較感興趣,顏色特殊 (雖然我並不吃香蕉)。本來根據書上介紹,這裡還可以喝拉茶、吃甩餅,不過晚餐已經決定去海邊吃海鮮了,所以大家就沒多作停留了。
圖:拉茶店
圖:水果攤
圖:青菜攤
圖:賣雕塑文物的店
圖:路旁雕像
圖:巷弄
用色鮮艷,看起來很有異國風味
圖:巷弄
碼頭邊海鮮店
乘車去了碼頭邊,據說這裏聚集了新加坡最著名的幾家海鮮店。一位前兩個月才到這裡來開會的小姐信誓旦旦的說著。
今晚我們選擇的是『珍寶餐廳』。
圖:沿著海邊,有八家餐廳聚集在此。真是競爭激烈。
招牌顯眼,任君挑選
這裏有趣的是餐廳除了室內之外,很大比例的座位是安排在露天的廣場,緊鄰海岸。印象中看過其他網友的國外遊記,在希臘、義大利、或其他歐洲各國都可以見到類似的情境;海岸對於餐廳來說是最好的景觀資產。
圖:露天座位 這裡每家餐廳都有很多座位
圖:露天座位 很寬敞
夕陽強得睜不開眼
圖:一邊吃飯,可以眺望遠洋的船
在臺灣,記得實習時曾有一夜在淡水河邊和友人吃螃蟹,也是坐戶外。但座位擁擠且煙霧瀰漫、人聲吵雜,而且對岸八里也還沒開發,夜裡烏漆嘛黑的,算不得什麼景觀。那氣氛可是遠遠比不上此處了。
我對海鮮比較挑,除了魚蝦蟹較愛吃之外,許多長得較奇怪的較少嚐試,但這晚的海鮮卻是吃得十足過癮。舉凡炸干貝沾楓糖、辣螃蟹(那蟹螯應該是我目前吃過最大的)、、、在一群女生前也顧不得形象,埋頭苦吃。席間還被消遣說我是吃得最多的,希望臨床藥物試驗也能成績最好。
可惜這趟沒帶小DC,無法一一紀錄每種菜色,只好口述,讓各位自行想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