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這天,我們繼續往東走向額爾古納地區。在當地衛生局人員的陪同下,會經過幾個相對醫療較貧脊的區域。
蒙古包
開了幾小時,見到當地人騎著機車來接應,這倒是很新奇的體驗,在草原上騎機車想必是很奢侈的活動。車子帶領我們到一個蒙古包,這裡是幾戶人家居住的地方。不過看得出來還算先進,因為這蒙古包上都有裝太陽能面板,能源應該是自給自足的。大家在衛生局人員引見下,見到了主人,跟她閒話家常。原來這裡設備雖然不錯,但如果生病,還得送到數十公里外的小城鎮去才有醫生,那應該跟台灣的偏遠鄉鎮差不多了。
圖:此行遇到的第一家蒙古包 有太陽能設備
Canon 5D+ 24-105L
圖:蒙古包 眾人合影
繼續趕路,天色逐漸陰暗起來,感覺上是山雨欲來。蒙古的地理位置雖然常常與新疆被連想在一起,但並不如新疆的乾燥;蒙古有西伯利亞的濕氣灌溉,許多草原地區也是會降雨的。像新疆有些地方年雨量才60mm,台灣一場雨就超過了。而這也反應在兩地的地貌上,雖然都是偏遠地區,蒙古的草還是較多。
來到另一個家庭居住的蒙古包,是個沒有藩籬的小牧場,家人分別住在四個蒙古包中。這家人很熱情的招呼我們近蒙古包坐,只是參訪團人數太多,我只進去一會兒就出來了,泰半的時間都在外頭晃。天空烏雲密布,但視野甚好,讓我聯想起金庸小說『大漠英雄傳』裡描述的草原景觀;只是來的季節或許不對,草並沒有那麼長。
圖:蒙古人家 主人有馬也有機車
圖:蒙古包
圖:蒙古包內裝 其實並不大
圖:蒙古包內 狹小空間擠了許多人
當地衛生局人員向我們介紹民眾自備的常備藥
忽然幾個雷聲響起,感覺像是劈在身旁一般;雖然平生不做虧心事,卻也被驚嚇到了!接著斗大的雨嘩啦嘩啦而下,翻臉跟翻書一樣,大家只好趕緊又分散到三個蒙古包去躲雨。主人拿著酥油茶請大家喝,暖暖身子,但我也只小飲半碗。這裡的酥油茶沒有像我在西藏札什倫布寺上喝到的浮一層油那麼可怕,但口感一樣濃;其實如果不是盛情難卻,我是不太想喝的。
圖:外頭下大雨 大家喝酥油茶
雨來快去得也快。趁著當地官員跟主任們描述醫療現況時,我獨自往河邊走去。這裡離蒙古包大約有三四百公尺遠吧!雨後河邊兩岸散布著許多牛群,生怕驚擾牠們,我小心翼翼的靠近拍照。接著有幾位團員發現我的舉動,也慢慢靠近河邊仿傚我取景。幸好這些牛群都算溫馴,沒有亂跑。
圖:戶外的露天廁所 空氣通透佳 在這裡解放想必心曠神怡
圖:河邊的牛羊
圖:河邊的牛羊 雨停後又出來覓食
陽光慢慢探出頭來,我們也被主辦人員呼喚要回去了。走回蒙古包,婦人正倒出青稞要做類似粘粑的食物,天氣好才能曬太陽。大家又圍成一圈看著她做,對每個步驟感到好奇。不過並未看到最後成品,因為還得趕路呢!
圖:婦人做食物
圖:大合照
根河濕地
這地方我曾蒐尋過,去蒙古的團也常常會帶到這裡。有人說這是蒙古的肺,因為它接收來自西伯利亞的水氣,相對起來林相茂盛。其實它是全中國最完整、保存面積最大的溼地。根河長約兩百餘公里,是額爾古納河的上游,穿梭整個溼地,遠方便是俄國。成吉思汗的父母親人等等便是發跡於此。
停車場距離山頂有一大段路,得搭電瓶車才能抵達。我們到達山頂的廣場,可以俯瞰整個無邊無際的溼地,有林木、草原、以及各種植物叢;遠方甚至有火力發電廠(不知這是否算是畫面中唯一敗筆)。這裡聽說動植物種類繁多,世界鳥類保育的重要區域,比方每年經過的丹頂鶴就占4%、鴻雁也佔約4%,其他還有許多叫不出名堂的動物。
在紀念碑旁拍完照,大家沿著木棧道逐步欣賞溼地。這棧道無法非常靠近根河,但穿梭在林木中倒是可以近距離欣賞各種植物,當然蚊子也不少。我因為拍照,不知不覺落在團體之後,但還是覺得在陽光下的整個濕原充滿生生不息的意境。
圖:紀念碑
圖:在山頂俯瞰濕原 遠處是娥爾古納市
圖:根河
圖:沿著棧道走
圖:陽光強烈
好不容易走到了原先的廣場附近,只見大家早已氣喘吁吁吃起冰淇淋來了,聽說是領隊招待的;於是我也趕緊去拿屬於我那份。在夕陽餘暉下大家又搭著電瓶車下山,結束今天的行程。
圖:在停車場外照相
中型相機 Rolleiflex FW系列、 Fuji reala負片
圖:河邊的牛
圖:河邊的牛
圖:農家附近的農具
圖:老婦示範做食物
圖:根河濕地
圖:根河濕地
圖:根河濕地 林木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