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夜在丹東爬了虎山長城之後,這天的行程算是比較悠閒的。我們住的大酒店很豪華,大廳還賣許多丹東的名產。這幾天正好有朝鮮與中國雙方的研討會也在該飯店舉行,感覺很熱鬧。
其實我一向挺享受在飯店用早餐的,通常任意取用、選擇性多。只是吃來吃去也許是因為口味問題,台灣的食物種類還是最合我胃口。東北的饅頭、麵食類相較起來還是較硬、而且偏辣,適合生長在天寒地凍的人吃。
中國採用同一時區,但丹東這裡其實蠻早天亮的,清晨就有光線從窗外射入。我睡眼惺忪時起身拍了照片,可以看到鴨綠江與不遠的朝鮮。用完餐後趁著還沒出發,我們走出飯店,過條馬路就是鴨綠江畔。這一段的寬度比起昨天的一步跨真是天壤之別,可以容許商船進入;江畔的步道種滿花花草草,可以見到民眾早起運動,我們也小逛了一下。
圖:丹東酒店 大廳張貼著佈告 歡迎朝鮮代表來開會
Fuji X-M1+ 16-50mm
圖:我住的飯店
圖:清晨 飯店窗外的晨曦 遠處陸地就是朝鮮
圖:鴨綠江畔
圖:鴨綠江畔 運動民眾
圖:鴨綠江畔 民眾
鴨綠江斷橋
今天是去參觀鴨綠江斷橋。根據歷史,這座橋本來是鐵路橋,總長944.2公尺,最早是日本人建的,連接中國的丹東與朝鮮的新義州。聽說這橋的設計很特別,有設計『旋轉式開閉樑』,以四號橋墩為中心能夠旋轉九十度,聽起來就類似開關橋一樣可以容許大船進出。
在韓戰期間,美國入侵朝鮮,然後中國為了抗美援朝野派出軍隊由此進入朝鮮;美軍派出轟炸機把此橋炸成兩半。眼前所見,靠中國這部分還留著,並且立了紀念碑,稱為鴨綠江斷橋;而朝鮮那端則已拆除,只剩橋墩。後來於舊橋旁邊再建了一條新橋,是『中朝友誼橋』,分上下兩層可供汽車與火車通行。
遊覽車停妥後,大批遊客紛紛徒步走上斷橋,由這裡可以見到鴨綠江之廣,但右側的丹東車水馬龍,與左側的新義州感覺卻有天壤之別。走到斷橋之處,還殘留有砲彈打過的痕跡,那些歪七扭八的鋼筋樑柱,可以遙想當時砲火之猛烈。
圖:鴨綠江斷橋
圖:橋上看丹東 很繁榮
圖:從橋上看鴨綠江面 左岸是朝鮮 建築很少
圖:鴨綠江斷橋
現在是徒步區 要走一段路才能到江中央
圖:走到斷橋面 戰爭痕跡
圖:紀念碑 位於斷橋最後面 後方為新的大橋
圖:從斷橋處看對岸 朝鮮端的橋都拆了
左邊是新橋
圖:斷橋紀念碑
遊鴨綠江
後來我們離開,到另一處碼頭,乘船遊江。船老大是位曬得黑黝的中年人,大家陸續上船後,他嘰哩呱拉與領隊說了一些話。大意大概是說,我們在江面行駛時並不算侵入朝鮮國界,類似公海,要靠岸才算。但在船上,用眼睛看就好,不要對著朝鮮岸邊指指點點。
船身由大江慢慢開入支流,可以見到朝鮮的岸邊有人在走路,但大家謹記吩咐,沒有揮手或以其他方式示意,只遠遠的用相機拍著,可惜我帶的焦段不夠長。我們開過的江面比較特別,呈Y字型,中央有個長條小島狀是屬於中國的,再遠一些又是朝鮮本土。遠遠的看到約十餘人陸續登上一條小船,然後努力的划過江;我忽然想起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裡,那種貌似要投奔自由的畫面,但那想法一閃而過,船長說他們只是要到另一側去而已。
圖:遊江 看朝鮮邊界
圖:朝鮮領土 荒涼
圖:當地居民划船渡江
圖:朝鮮另一區
回程途中,一艘朝鮮小船慢慢靠上來,上頭的漁夫與本船船長大聲交談,然後拿著物事跟我們晃啊晃的。船長轉述說,早年朝鮮有出產一些貴金屬,因為當地經濟不好,有時漁民會趁著出海捕魚或夜黑風高時,在鴨綠江上偷偷和中國船夫作生意;但回去時若被抓到會槍斃。隨著邊界通商逐漸熱絡,已經較少賣貴金屬了。
那漁夫拿著一盒人參(應該就是「高麗參」吧),比手劃腳詢問我們要購買的意願,但是幾位團員看了興趣缺缺。他不死心,拿出他們朝鮮的鈔票,示意說可以用人民幣來換。我一度覺得有點心動,畢竟那裡是個神祕國度;但我又沒收集錢幣、紙鈔的習慣,所以最後還是作罷。那漁夫看眾人都沒動作,才發動引擎開走了。
圖:朝鮮漁民 看見我們靠過來 推銷商品
圖:朝鮮漁民 跟船長交易 推銷商品
後來回飯店前經過丹東最有名的銀杏大道。我本趟旅遊之前google過,這裡全黃時的照片,和韓國某地點類似,極為美麗。但我們到這裡時,導遊說銀杏未黃,故無壯觀景象,殊為可惜。只能拍照留念,徒負荷荷。
圖:丹東 銀杏大道、、、不美
圖:上岸
中型相機Rolleiflex FW、Fuji RVP 100正片
圖:丹東晨曦
圖:鴨綠江畔
圖:鴨綠江上
圖:新義州大橋
圖:鴨綠江斷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