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舅子繼續開車,瀏覽德島地區的景點。
大步危峽谷
德島祖谷地區最著名景點之一『大步危、小步危』,可是每一位旅人前往祖谷旅遊必探訪景點。大步危、小步危可是由橫貫四國山地的吉野川河道沖刷而花費二億年造就的溪谷。車道大概就沿著這條溪流前行,沿途可見到不少商家,但從招牌外觀見不出是哪家店有提供乘船服務。我本來以為會是在某個較低地區的港口,結果舅子麻利的停在某家貌似土產店的停車場,說「就是這裡了」。
這間店的一樓是土產的賣場、另一面是附設餐廳。我猜測也許是以前他帶團有來過。
圖:大步危峽谷 搭船的商店
Fuji X-M1+ 16-50mm
我們在某個角落見到許多搭船的照片、當地的剪報等等;其中還有台灣職棒球員張泰山到德島打球的相關新聞 (那段時間記得是張泰山被中華職棒逼退後,跑到德島去尋找第二春)。
圖:滿面剪報、照片的牆
在我們之前剛好有台遊覽車停駐,也是來搭渡船的。我從窗口眺望,看不出這裡挺高的,大概離河面有五六層高吧?填了一些資料,準備搭船。
圖:俯瞰大步危峽谷
圖:大步危峽谷 溪水看來湍急
這時旁邊一位女店員見到我們填資料,很親切地湊過來打招呼。原來她是台灣來的留學生,畢業之後就留在日本工作了。我本來想,日本有那麼多好地方,為何會待在四國?繼而一想,或許這是她的個人隱私吧,就沒問了。
但老闆及她們愛台灣是毋庸置疑的。前一團剛走下去搭船,員工們就熟練地站在樓上揮舞著中華民國國旗、以及幾張內容「愛台灣」的標語,在異鄉見到那畫面著實讓人感動!我想若我是在河邊搭船的台灣團客,應該也有類似感覺。
圖:員工及團員在店裡揮舞國旗
圖:台灣加油
細問之下,老闆十分感謝台灣在311東北地震時各界給予日本的幫助,所以每當台灣團前來時總是特別熱情。相較於台灣媒體那段日子鋪天蓋的報導、遠在天邊的感謝,在現場體驗是更加真實的。
我和那位台灣籍的朋友合影,紀念當下那份感動。
走了好幾層樓下到岸邊。據說二十餘年前吉野川暴漲,淹了好幾層樓高,當然當地店家都無法做生意了。最後潮水退了,不過許多淹水的痕跡仍在。導遊一一指那些痕跡讓我們瞧。
岸邊大家先合影。我注意到有不少小魚、鴨子在岸邊游動,這裡是可以買飼料餵食的,所以我們買了好幾包飼料才上船。
搭在船上,看見兩岸長年由溪水沖蝕的痕跡,岩石都呈淺灰色,而溪水碧綠清澈,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這裡的岩石溪流規模其實在我印象裡的並不算大,例如東北的倪鼻溪雖然水流沒有這裡湍急,但周遭景觀我覺得更勝一籌,頗有小型「中國長江三峽」的味道。但日本常常有些小巧的美景,總是值得一看。
圖:岸邊風景
圖:搭船 反而顯得平靜
圖:搭船看風景 開到某座橋附近就掉頭了
小便僧人(尿尿小童)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要叫尿尿小童?或者有部落客稱之為小便僧人?日本旅遊雜誌裡,從路邊望下山谷的角度十分經典,以至於我家夫人指名要去那裏。
舅子說,那裏一定要開車才能抵達;我也聽學妹說,她們因為沒有開車,只好參加當地旅行社。不過假使搭公車經過那邊,一天只有三班,算是很難抵達的景點。我查了網路,這叫懷舊巴士,要在每年三月到十一月才有行駛。巴士經過的地方是阿波池田站、大步危峽谷、尿尿小童、以及祖谷溪藤蔓橋等等,總之就是我們這趟在德島會瀏覽的精華地點。
開車經過一段崎嶇的山路,發現尿尿小童就在一個山頭的大轉彎處,有柵欄圍起來,不仔細看會錯過哦!這轉彎的車道並不是很寬,就像台灣的山路,常常需會車。我們把車停在路邊(有好幾台私家車也停在附近),讓出一條路來,大家徒步下去看。
聽舅子解說,這是德島雕刻家河崎良的作品,形塑當年許多男童與男性旅人為了表現膽量,到這裡比賽向溪谷尿尿卻不撒漏在「小便岩」上的冒險行為。也虧得有這塊岩石,才能將這作品佇立在上頭。但要重現雜誌拍到的畫面,必須很接近欄杆、甚至稍微跨上一級才能由高處俯拍。真壯觀啊!
圖:尿尿小童
圖:尿尿小童 就在路邊的圍欄外
那峽谷很漂亮,不過若真的掉下去可不是鬧著玩的。小便僧人的出現應該是藝術家幽默的警示吧!
在那塊岩石上,看到不少硬幣。可能日本人或觀光客也把它當作許願池吧?這幾乎是台、日共同的文化特色,有景觀就丟錢。所以我們也入境隨俗,掏出幾元日幣丟上岩石了。
祖谷の蔓橋
這裡又被稱為『葛藤橋』、『葛橋』,是跨越祖谷溪的景點。它與山口縣的錦帶橋、山梨縣的猿橋並列日本三大奇橋。我只知道是老橋,但到達之後才知道橋身是以獼猴桃的樹枝編織而成的。由於這些樹枝的柔軟度夠、且防水能力佳,才用來編織成橋。在停車場到橋的路中,有一個小型的展覽室(伴手禮區),除了販賣土產外、也展示了橋的歷史,說明這座橋的藤蔓必須每隔幾年就得用特殊工法更換一次。想起來就是大工程啊!
過了其中一座大橋(在此可遠觀藤蔓橋),走一條小路到達購票區,大家依序排隊渡橋。過橋有總人數限制,且橋之間的縫隙很大,走起來有點晃晃的、嘎嘎作響;配上下方的祖谷溪湍急河水,會有點嚇人。當然在現代科技下,也不可能完全只用葛藤來搭橋,據說某部分也隱藏著鋼筋。這樣想起來就比較安心了。
圖:遠觀藤蔓橋
圖:藤蔓橋前留影
圖:過橋處 要買票
圖:藤蔓橋前留影
過橋之後我繞到下方,近距離拍攝溪谷。然後山壁邊還有個小瀑布,叫琵琶瀑布,據說是戰爭後許多殘兵淪落至此、互相彈琵琶撫慰彼此而得名的。但嚴格說只是個小瀑布,並不壯觀。
圖:琵琶瀑布
圖:溪谷 略顯秋意
圖:走到溪谷下方 讓我聯想起三峽滿月圓
圖:溪谷下方
平心而論,這天走的這條路線並沒有甚麼太壯觀的風景。但是卻能看到日本鄉下、樸實無華的景觀。與過往的小巧庭園(如京都)、或是大開大闊風景(如北海道)不同,但那就是多變日本讓人想一再往返的魅力。
中型相機部分 Fuji GF670攝、 Fuji reala 負片
圖:大步危峽谷
圖:尿尿小童
圖:祖谷溪藤蔓橋
圖:橋下溪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