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原寫於2005年、七夕。
思念麗的夜裡,一封沒寄出去的信。
下班時路經地下街的花店,
兩家店門口都擺了數箱的花束,
有互別苗頭的味道。
這場景已經不是第一次見到了。
每年母親節、畢業季節、以及一年兩次的情人節都可以見到如此陣仗。
這些日子的花比較貴,
但顧客卻也比較多。
店裡職員加班包著花束,
我笑著跟比較常光顧那家的老闆娘打招呼說:「今天很忙喔?」
她也笑了笑:「是啊!要不要買一束啊?」
這幾乎是我每次去時不成文的對話開場白。
其實老闆娘曉得,
我從沒向她買過一整束花的,
因為我曾回答她說「沒對象可以送」。
我只有平日偶爾繞去她店裡挑幾朵花回辦公室插著。
既可以點綴心情,
也培養一下寫作靈感。
我曾告訴老闆娘和女店員們說,我考慮寫『花的聯想』,
打算寫到十種花,
但迄今只寫到七種,
因為實在不曉得還要寫些什麼花。
對我來說,
很多花語並不熟悉,
特別是還要想得到相應的人物特質以便描寫。
有一次我還特地到她店裡翻閱『花語錄』呢。
偶爾我不曉得該買什麼花,
駐足良久,
會順口請店員或老闆娘推薦幾種。
很多花都看起來不錯,
只是我根本不曉得名字。
但那無妨,
擺擺看感覺如何,
也許就想得出下一篇文章的題材了。
和麗是無話不談的朋友了,
只是一直擦不出火花。
問題或許在我,
一方面太忙了,
而且總覺得對彼此太熟悉了,
沒有那種『心動』的感覺。
學妹總取笑我說是因為日劇看太多了,
過度嚮往浪漫與感性是會錯失許多緣份的。
然而我可以跟麗分享心事,
常常找她看電影、吃飯也不會覺得不自在,
也不怕她知曉我所有的缺點。
那是種很輕鬆的互動,
如果要說是知心的伴侶,大抵也就是這樣的感覺吧!
記得去年七夕那天我悶得發慌,
整個宿舍空蕩蕩的,
於是試著打電話問她晚上有沒有約,
她說沒有。
我說:「那我們去吃一頓好了。」
結果兩個人在街上晃來晃去,
沒有目標的行走,
幾乎找不到較像樣的餐廳還有剩餘空位。
最後乾脆繞到士林夜市去吃小吃。
席間我忽然笑了笑說,
這種日子有人作伴真好,
不然以往都不敢出門,
只能窩在宿舍『暗自啜泣』。
她說「喂~~!」白了我一眼,
用一貫略帶笑意的眼神。
路旁有很多小販兜售包裝好的單朵玫瑰,
我看了看自己雙手空空,心血來潮想買一朵送她。
她原本搖頭說不必破費的,
我笑說:「總要讓我應景趕一下流行吧!」
後來,
她還是笑著收下了那朵花。
麗在去年底到英國唸書了。
雖然我因此才開始接觸MSN,
但由於她寄宿家庭的網路不發達,
要在上網時碰見她並沒有原先想像的容易。
有時我心情低落,
只能寫e-mail給她,
還不知她何時能看得到信。
慢慢我才發覺,
其實挺懷念她在台灣的日子。
上個月倫敦地鐵發生爆炸案,
那幾天卻怎麼也連絡不到她,
很掛念。
所幸後來她自己來信說爆炸發生時已經到學校了,
一切無恙。
今天路經花店,
看到門口擺滿成堆漂漂亮亮的花束,
每一束在明天都將送達某人手中,
傳遞甜蜜與祝福。
這不禁讓我又回憶起去年的那一天。
街上擁擠的人潮,
平凡如常卻格外美味的小吃,
難得的送花經驗,
以及走在身旁的溫柔女孩。
圖:北投 溫泉博物館
Contax T3攝,Fuji neopan 400 黑白底片
圖:大溪 花海農場
拍婚紗棚內照那天,剛好是麗的生日。拍完繞道這裡去續拍
Leica M7+ M50/1.0 攝, Kodak pro foto 彩色負片 (這款底片色彩較淡,有點日式風)
(本文原寫於民國94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