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這趟青藏之行對我來說有很大的意義。一則是自己工作忙碌卻鮮少試著放鬆自已,終於第一次下定決心請個長假暫時離開工作崗位,學著調整心情;二則學弟妹老挖苦我,相機比她們多得多,出國拍美景的機會卻很少,所以期待能盡情實現拍攝樂趣,而不是偶爾和同事出去玩、拍幾張紀念照而已;三者則是能夠陪伴父母親一道出遊,這在離鄉工作之後的我是很難得的經驗。因為這些原因,所以我成行了。
這裡交通克難,食宿條件比起許多國家普遍是不佳的,說是旅遊,其實拉車拉得累。但是能夠放下工作重擔,那種輕鬆是難以言喻的。我把這趟路程定義為旅遊攝影,也許會累,但還是充滿期待。
西藏地高風大,屬於乾涼氣候。在那裡有一種台灣從未見到的空靈之氣,也許是因為它比台灣任何一個地方都高,拍起天空清澈無比。我在學生時代上地球科學,就對白雲很有興趣;只是開始攝影卻不太常拍,除非在山上或空曠處。我特別喜歡積雲,像棉花糖一樣的立體感總讓我多看幾眼。
很多國家地區都有美景,或許日後另有讓我終生難忘的回憶也說不定。但是青藏高原這趟,讓我對白雲的壯觀留下深刻印象。
行前我左挑右選,最後不嫌重帶了三台相機去。寬幅相機 xpan與數位單眼Pentax *ist Ds拍的已經陸續貼在各篇文章裡,最近才送去掃描第三台相機 Rolleiflex FW拍的正片。
Rolleiflex FW拍出來是6 x 6正方形畫面,我幾年前剛使用時也不習慣,因為比起寬幅來說,比較不能展現左右遼闊的氣勢;但那又如何呢?上下較高,運用得宜反而更能顯現天空之廣。這趟去西藏,我很慶幸帶著這台相機,此行讓我對正方形的運用更加如魚得水。用正方形的觀點看事物,也是一種美。
本來我的青藏采風系列文章是有空慢慢寫的。最近看到幾位網友紛紛拍起藍天白雲(如 Morris、焦糖、Raoultatw),讓我一時手癢。僅先整理用Rolleiflex FW拍攝的『青藏高原的雲彩』,與各位分享正方形的視覺效果,同時也是與前幾位互別苗頭。
這篇不像我之前寫的遊記詳細,主要是呈現青藏白雲之美。我挑了二十張作代表,就把它們視為是我青藏采風系列的「特別版」吧!
中型相機 Rolleiflex FW 攝、Fuji RVP 100彩色正片
01 青海湖畔
細雨乍停,雲層慢慢散開。湖畔的船隻停泊。
02 青藏公路上
沿途都可以看見各式各樣的雲朵,花樣多變。
03 可可西里保護區 青藏鐵路沿線
順著青藏鐵路,一路上有許多看不完的白雲。
04 可可西里保護區 崑崙山脈紀念碑
此地乾冷且風大,依稀拍出了空氣中的凜冽感。雖然是上午,上方還可以看到月亮。
拉薩被稱為日光城,在廣場上空總是有白雲聚集。
草原上雲層分分合合。我坐在巴士第一排,隨著車輛前進,宛如觀賞一場雲彩變幻的電影。
下車拜訪草原上的藏族帳篷時,抬頭見天上如棉絮片片,故攝之留念。
初抵納木措,既驚嘆於海水之湛藍,又感嘆於雲層之磅礡。
緩步走近湖邊,遙望遠處念青唐古拉山,雲層與冰峰化為一體,難以分離。
正午時分的納木措,雲層厚實卻高不可攀。
高原上的雲層在強風吹動下快速集結。親眼目睹後,始能體會成語「風起雲湧」之意。
團員們騎馬緩緩回到山頭。回程時白雲蓋住了半邊天。
此寺位於日喀則地區,地屬山區且風沙較大;但白雲卻潔白般的襯托著千年名寺。
往珠峰方向,在定日附近等待通過邊境時,拉薩河沿岸也有動人的白雲。我超愛這立體感的!
此處為抵達珠峰之前最高的山口,往下就是九區十八彎了。在這個山頭可以遠眺遠處喜馬拉雅群峰,除了珠峰外、尚有卓奧友峰、洛子峰、瑪卡魯峰等等,但太遠難以辨識。
這裡風勢強勁,雲層如絲。
在九曲十八彎的連續迴旋山路(又稱搓板路)眺望喜馬拉雅山脈。遠方就是目的地。
在回到拉薩途中,途經一片油菜花田。此刻是下午近八點,但斜陽映照下雲彩亮眼,故急忙向領隊喊停下車一拍。
(有團員說這片雲像小精靈、或鱷魚嘴,請自行想像。)
沿著雅魯藏布江河谷前行,儘管逆光卻總有白雲相隨。
藏語意為碧玉之湖,水色夢幻。這天雖是陰天帶霧,但霧散後的雲也是淡淡的頗有味道。
攝於崗巴拉山口。
20 雅魯藏布江
前往山南澤當地區。那天乘舟橫越雅魯藏布江,正午時分攝於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