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愛喝咖啡,同事們都知道。一來是我覺得味道很苦,想不通怎麼會有人喜愛喝這種東西;二是我的胃不好,每次喝完必定胃酸逆流,嚴重時滿腹苦水。在醫院裡常遇到患者家屬或藥廠的業務代表送上咖啡;我不好拂了面子,通常笑笑收下,稍後轉送給護理人員或其他同事。
如果是生活上接觸到其他服務業如銀行理專、保險業務員邀請喝咖啡,我都直接婉拒,對方也不會說甚麼。萬一遇到窮追猛打的人,非要追問我為何不喝咖啡?我總是幽幽的回:「唉!人生已經夠辛苦了,我不要自討苦吃了。」結束話題。
寫這故事之前,我共喝過六次咖啡,每次都有典故。第一次是剛考上醫學系,學長們舉辦迎新,到北港鎮上唯一一家西餐廳聚餐。學長請吃牛排配咖啡,不能推辭;但我加了近半罐糖,那是一種畢生難忘的詭異「甘苦味」,下輩子應該也調不出來。第四杯則是跟老婆大人初次去拜見準岳父母,岳父請喝咖啡,不敢不喝。
我也曾在便利商店買過便宜的罐裝咖啡,如伯朗咖啡、拿鐵咖啡,只因有人熱心提議這類咖啡牛奶較多,較甜,應該可以改變我對咖啡的偏見。喝了當下還算順口,但一小時後還是滿腹胃酸。
孫伯伯八十餘歲,最早來看我是因為漸進式步態不穩,但還可以自己走;曾被診斷小中風,長期使用阿斯匹靈。他總是耐心在診室外等候,不會倚老賣老或因趕時間而吵著先看;也遵醫囑詳實記錄血壓。我最喜歡這樣的患者。
有一次孫伯伯回診,聊到剛從美國探親回來,要送我夏威夷的名產。那天我看診有些累了,聽到這話精神一振,居然不假思索地喊出『比基尼!』坐在對面的護理師「噗」的一聲笑出來,孫伯伯也有點傻眼,接著露出和煦的笑容。我才發現自己太冒失了;幸虧戴著口罩,他們看不見我的表情。
直至今日,我仍然不知當時為何會靈光一閃而喊出那個答案?或許太想出國度假了吧!其實他帶來的伴手禮是咖啡豆與堅果。
此後,他時常帶咖啡豆來送我,絕大多是嫁到美國的女兒寄給他的,有時候則是其他國家的,我其實也分不清楚。偶爾他會直接買杯咖啡,說聲「醫師辛苦了!」
我不懂豆子,也不想去研究;就如同大多數人對不感興趣事物的態度一樣。但我寫鋼筆,不同的筆身粗細長短、筆尖彈性,與不同墨水、紙張的搭配會影響書寫流暢度,箇中手感只有筆者自己知道,旁人難以意會。而咖啡根據不同品種、不同氣味、各種研磨或沖泡方法、甚至含乳量、甜度高低,組合應該也是千變萬化;好不好喝應該也跟飲者當下心情相關。喝咖啡應該也是此道中人獨自享受的時光,而不僅單純視為解渴或提神而已。
孫伯伯送的咖啡,其實我一次都沒喝過。我不確定他是否發現到我的破綻,但看診時話題一旦扯到咖啡,我總是靜靜傾聽。
診間護理師曾經問我,既然不喝咖啡,怎麼聽得那麼專注?我想我試圖捉摸的,不是他享受某某咖啡的樂趣,而是他生命的歷練,以及那一絲漂洋過海、來自他女兒的思念與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