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診治患者,就像農夫栽種植物一般,總是兢兢業業的按照學理與經驗,盡力治療。然而芸芸眾生,有的人可以順利出院、有的人卻無法治好。要問其中差異是甚麼?很多時候醫生也很難回答出來。或許只能歸咎於與生俱來的命運、或生命力等個人因素的綜合結果,甚至是超越醫療的某種力量造成的差異吧!


        那位中年婦人,當初是因為幾天的微燒、漸進式的意識不清,加上抽搐而被送來急診。理學檢查後,懷疑是某種腦病變;而腦部磁振造影看到腦部有廣泛性水腫,臨床判斷應是腦部發炎。


        最常見的腦炎原因可能是病毒、癌症轉移到腦部、或某些自體免疫疾病。只不過前任加護病房負責醫師送了血清、腦脊髓液等檢體到相關單位去化驗,卻無法具體掌握是何種病毒,也找不到異常的免疫系統抗體或惡性細胞。


        在醫院待久了,原因不明的腦部病變並不罕見。然而無法找到病源的腦炎,治療越久往往體況越差。這跟醫療水準無關,而是疾病進程久了,多重器官陸續退化的機會越高。


        所以我在加護病房(ICU),不怕遇到病重但診斷明確的患者,如大片腦出血或腦瘤,只因它們治療方式明確、預後也大致可掌握;萬一盡了一切努力仍回天乏術,也能提前告知家屬。我最怕遇到的,反而是這種診斷不明的患者,大家集思廣益、用盡可能方式去治療患者,且戰且走,卻不知哪一天才能見到曙光。


        在我接手ICU時,婦人已經嘗試過了抗病毒藥物、高劑量類固醇與血漿置換術、免疫球蛋白,這幾種都是臨床上對絕大多數腦部發炎會有起色的治療,但是她意識卻持續昏迷。尤有甚者,住院已經快一個月了,肺炎卻來來去去,身體每下愈況。

 

        由護理師口中得知,婦人的四位女兒都很孝順,口徑一致表示「不希望母親受苦」;來探視時卻又百般不捨,央求醫師務必全力搶救。不過,我先前查房倒沒同時遇見四位女兒。


        我本身受過安寧緩和醫療相關訓練,在解說病情時,不免告知最壞情況,並探詢家屬的安寧緩和概念。大女兒認真地聽著,二女兒則表示曾從身旁同事接收過類似的訊息,似乎也不排斥。至於小女兒眼眶含淚,連連搖頭;我知道她不願意聽到類似不吉利的內容。老三嫁到高雄,較少來北部探視,我只遇過一次。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前我在醫學中心服務。那裡總是人滿為患,常遇到來自各地的疑難雜症。患者行動再怎麼不便,泰半的家屬也會想辦法掛到號,設法將他們帶來門診,只為尋求「最好的醫療」。


        直到我轉任地區醫院,才發現不同地區的風土民情有很大的差異,而患者的期望也不同。


        有位六十多歲的男子,體型中廣,講話慢慢的,撐四腳拐杖走進門診。他初次掛號時,主訴「近一年來常常跌倒」。


        他並沒吃什麼可能引起精神不好或頭暈的藥物;問他跌倒前有沒有頭暈目眩、視力模糊、腳軟等等症狀?他也說沒有。不過我注意到他的舊傷遍布在身體很多地方,如頭部、腿部、臀部、、、表示跌倒不是偶發事件。


        造成跌倒的鑑別診斷很多。從視力不好、膝蓋或下肢關節退化;到全身性疾病如貧血、新陳代謝問題導致頭暈或全身體力退化都有可能。而神經科疾病,如帕金森氏症候群、水腦症、脊髓病變、周邊神經或肌肉病變等等都需要考慮,要一一排除得費一番功夫。


        最直覺的判斷是,如果一般重心不穩向前撲倒,傷口會在前額或臉部;如果是癲癇發作時抽搐則常往後仰,傷口通常在後腦勺或背部;至於血液循環不好或其他原因昏厥、中暑等等,則得看患者發生當下站姿而定,可能側倒、也可能偏任何方向,比較難猜。


        患者這次傷口是在頭頂,這點我想不明白。他當時並非下樓梯,難不成前空翻而頭頂朝下跌倒?細問之後才知道,他這次其實還是向前倒,只不過正前方剛好有個矮櫃,頭不偏不倚撞在矮櫃側邊的直角。想來一定很痛!


        我先找了外科醫師,幫他頭頂傷口縫了幾針,然後收他住院檢查。


        他目前獨居,所有的資訊只能問本人。儘管兩天後有朋友來探視他,但感覺也不算熟。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攝於2005年
Pentax MZ-3+ 24-90mm, fuji color 100負片

 

瓊麗01.jpg

瓊麗02.jpg


        2005年,我跟當時的麗。她還是11H護理站的護理師,很聊得來。

        就是那種無話不談,但說不上心動的異性友人。

        我看多了日劇,心中其實最嚮往遇見像竹內結子那般,「一瞬間可以電到我」的女性。所以也從沒打算追求麗。
        但和麗相處,我非常自在。

        我挑食、不修邊幅、身體差、當時還不會開車(她會開車)、、很多時候有點自卑。
        但在她面前,我可以毫不避諱的作自己,不怕她看到我的所有缺點。
 
        我愛拍人像,她也願意作我的model。

        那年,麗要去英國進修,11H護理站辦了歡送會,我自然也是座上賓。
        有點感覺她這一去,好長一段時間見不著面,很捨不得;但又難以說些甚麼、、、

        幾位很親的學妹們:嬡玲、佩君、思佳、秀娜 ,在幾年內用不同的觀點告訴我,麗真的是個很好相處、很親切的女孩。我怎麼不追她?
        但我還在猶豫。因為太熟了,沒有電到的感覺。

        在麗要出國前,也有學妹問我,怎麼不試圖挽留她?
        我囁嚅的說:「人家有進修的企圖心。我又不是她男朋友,找不到挽留的理由、、、」

        最後,麗臨行前,我鼓起勇氣對她說:「妳出國後,我們多聯絡。如果妳回來後,還沒有男朋友的話,而我也沒有女朋友,那、、我們試著交往看看吧!」
        麗微笑道:「好啊!」

        後來她在英國那段時間,我們就用MSN聊天。
        等她回來後,我也還沒有交往對象。
        於是就轉換心態,走在一起了。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回憶

        還記得二十多年前當R2時,有次藥廠辦演講,地點好似是在淡水福容飯店。那天晚上,廠商安排夜裡帶我們去海釣。


        我其實從小沒接觸過釣魚,也不至於特別有興趣。但從來沒暈船過,想說去見識一下也無妨。


        印象中當時那艘船是特製的漁船,每支釣竿都固定在船身兩側、各間隔約一公尺,所有人排排坐在船兩側。船出港後,開到數海浬外的大海中,和遠方的船隻遙遙相對(應該彼此隔幾海浬吧?),然後船上的燈光打亮,黑暗中只能看到遠處的船隻燈光搖晃著。


         船長開始教大家如何釣白帶魚。用切好的秋刀魚片當餌,勾在掛鉤上。


        那釣竿是電動的,只要按下一個按鈕,吊繩就垂直下海了;假使判斷要捲釣繩,也是按另一個鍵,繩線就自動捲上來了,毫不費力。


        船長教我們大約把吊繩放到海深約25-30公尺,那裏是白帶魚較常出沒的地點。


        那一晚,參觀的人數比釣竿數還多,所以我與學弟共一竿,不過多是學弟在釣,我負責拍照。


        陸續聽見有尖叫聲,原來是有人釣到白帶魚了!


        印象最深刻的是別人釣的白帶魚剛被釣起來,寬度約5-6公分,長度應該一公尺吧!全身銀白色,在船上燈光照映下泛著彩虹光的模樣。深海魚類真美啊!或許因為在深海,才要借助七彩的外表來吸引獵物靠近吧?


        那晚我沒釣到白帶魚。旁邊曾元孚學長的兒子卻是釣到好幾尾。小男生應該是國小吧?見我久坐卻無獵物上鉤,還很好心向學長說:「爸爸,我們去幫隔壁那位叔叔好不好?他好可憐,都沒有釣到魚。」我不覺莞爾。


        學長則是連聲抱歉,苦笑說:「教子不嚴」。


        但那次確實是很特殊的經驗。我以後曾經嘀咕說,有機會要再去一趟。


圖:當年 曾元孚學長 一家人釣到的白帶魚。
Contax T3+ Fuji x-tra 400負片 

釣白帶魚

 



        二十幾年就這樣過去了。那件事一直埋在我記憶深處。在大學同學的群組裡也提過幾回,有人說可以包一艘船、辦同學會,大家帶小孩去釣魚,但那話題最後也不了了之。


        數個月前趁KLOOK活動,趕緊手刀下訂,邀娘家人一起參加,終於在這晚成行。


        幸好小犬颱風走了。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行醫二十多年,見過各式各樣的患者,也結識了不少的緣份。


        我有定期寫文章的習慣,最常寫是遊記、攝影文、生活札記,以及轉載固定在聯合報發表的『白袍心聲』專欄,描述一些可以影響社會醫病關係的文章。


        會與小紫結緣,是她主動到我的部落格來留言。我極少回覆部落格的陌生人留言,尤其是醫療問題;但是讀完她的疑惑,我破例回覆她。


        她因慢性癲癇而持續在台中治療數年。那時剛發現懷孕,主治醫師建議她換藥,她卻感到猶豫。


        癲癇朋友們都會擔心,換了藥物會不會控制效果不佳?但是對於懷孕族群,醫師們的另一層考量是,現有癲癇藥物會不會增加日後畸胎的風險?


        倘若根據個別患者的癲癇發作型態和頻率,換藥(藥效類似)可能不致於讓患者病情惡化,卻有機會降低畸胎風險,那就值得一試。


        從文中得知她的主治醫師是我的學長,也是中部頗有資歷的癲癇醫師。於是我在部落格留言回覆,我認同該主治醫師的考量;她應該可以參照該主治醫師的建議,換藥看看。萬一真不合適,再改回原藥物。


        她詢問是否需要北上來讓我看診一次?我說,中部這位醫師很有經驗,不必杞人憂天。


        大半年後,她居然真的出現在我門診!但是已經生產完了。她抱著新生兒子和老公一起來門診,並送我滿月蛋糕。


        我又驚又喜,不敢居功。然而在她倆客氣的道謝下,我仍是高興的收下那盒蛋糕。


        她兒子真是個胖娃娃。


        此後幾年,她因更換工作而搬到桃園,改到我這裡看診。每回看診都由老公陪同,鶼鰈情深。


        人在幸福的時候,表情是掩不住的。另一半的關心,是病情控制得宜的重要因素。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今天寫這封意見書,主要是因為在今年四月時,誤信某簡訊而連結到釣魚網站。起初只想購物,輸入信用卡資料後卻導致短時間內遭多筆盜刷。雖然及時與銀行人員取得聯繫,告知應該為盜刷;但經報警、委由銀行當作爭議款處置數月後,銀行表示絕大多數被盜刷之款項無法追回,希望我繳清付款。


        在此反映此案件,望 主管單位善盡評鑑、督導之責。

1. 對於蘋果公司建置於iphone 手機之apple pay,個人發現有安全缺失,造成出乎本人意料之外的損失。

2. 本人遭盜刷的信用卡屬『聯邦銀行』。個人對其風險控管過程有所疑義,覺得相較於其他銀行更加寬鬆,使本人遭受更多損失。

 

前因後果:

        本人於今年手機合約到期,由中華電信(使用二十餘年)轉換為台灣大哥大。在轉換門號後幾天,正巧某日收到簡訊,內容大約是告訴我說「有中華電信的剩餘點數,希望近期盡快用掉」。


        由於時機湊巧,我也一時沒細想是否中華電信長期用戶可能有點數(畢竟以前沒注意過),是否可能為詐騙訊息?再看加價購之物品價格不高、大約數百元,於是順手拿出信用卡(本文所提之聯邦銀行信用卡),輸入卡號,然後照說明輸入收到之驗證碼,心想就是一般的單筆網購而已。


        誰知沒隔多久,手機跳出一筆上萬元的消費!我驚覺金額不對,該不會是被盜刷了?還在想要打電話給聯邦銀行客服,第二筆盜刷又出現了!金額更高、、、。


        一時完全不知發生甚麼事?盜刷集團怎麼可能連刷兩筆?因為我都沒收到第二筆驗證碼啊!


        台灣各大銀行客服一向難打,尤其適逢連假,人力更少。我焦急地打聯邦銀行客服,在等待客服接通過程,又持續有盜刷訊息傳入我手機,真是心亂如麻。


        後來我手機先響起,對方自稱是聯邦銀行風險控管人員(詳細職務我不記得,但大概是負責盜刷這方面的),問我是否正在連續高額消費?


        我連忙說:「不是,我只是要網購而已,不知為何連續被盜刷?」


        對方馬上說,我應該是卡號被盜用了,會幫我終止刷卡。


        不過在我們通話過程,持續刷卡的訊號仍然在我手機響起。


        最後我總共收到七筆盜刷訊息。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兩人決定攜手共度一生,生活步調與習慣就需要改變,有太多需要嘗試的地方。


        大兒子出生後,某天老婆在餵奶,隨口要我去替她買衛生棉。我嚇了一跳!從開始交往到婚後,她都沒教過我如何買生理用品呢。


        但這是非常時期,非我不可。老婆一向給我很大的自主空間,品牌不拘,主要是找產婦可用的。我再三確認重點後,決定到附近的家樂福。


        眼前是一整面琳瑯滿目的衛生棉牆,但我從不曾在此停下腳步,甚至往往會刻意繞道。我驚訝於商品品牌之多,還摻雜「第二件五折起」促銷的某幾牌。但這已經不是計較價格的時候,我顧不得形象快速端詳每一種包裝,還得緊張的注意周圍是否有女性走近。那些廣告文字於我,就像是沒摸過相機的人見到『曝光補償』之類的字眼,頭大如斗。


        雖然選擇困難,但過濾老婆提示的重點、及估算單片價格後,毅然決然挑了兩包去結帳。


       凡事都有第一次嘛!我催眠自己,這以後會是家常便飯,不過是位家庭主夫體貼的幫老婆買日用品罷了。


        低調再低調,挑了一條較少人的櫃台等待結帳。我突然發現自己被前後幾位女生包夾在隊伍中。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鋼琴老師來教老二與老三彈琴。上課之後,媽媽拿了最近一期的學費給老師。


        三兄弟前陣子去上理財課,現在都忙著存錢,尤其是老三,夢想要買手機、買線上遊戲的武器。


        他見到媽媽拿幾千元給老師,眼睛一亮。迂迴的問:「老師,請問你教我彈琴,會不會很辛苦?」


        老師不假思索說:「不會啊!」


        然後老二也湊上來,同樣問:「那我呢?老師教我彈琴,會不會很辛苦?」


        老師或許是客氣,停頓了一下後也同樣回答:「不會啊!」


        我正想他們葫蘆裡賣甚麼藥,冷不防老三突然冒出一段:「那不公平。爸爸都說賺錢很辛苦。老師既然教我們一點都不辛苦,怎麼能賺那麼多錢?」


        我們和老師對看,一時忘記要如何回答、、、


         唉~ 教子不嚴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住院病患的會診,是臨床醫師在看門診、查房外的另一項工作。通常是住在其它科的患者有些問題,該科醫師請本科去提供建議或治療。


        在結束門診前收到會診單,外科病房有位二十歲年輕患者,前一天因腹痛而帶來急診,診斷為闌尾炎;住院後已經以手術將闌尾切除了。


        會診單上寫,患者全身包括臉部、肢體會不自主抖動、扭動,懷疑是癲癇發作,請我去評估及治療。


        進入病房,看見一位女性看著電視陷入沉思,猜想是患者的媽媽;患者則沉睡。我敲門向媽媽表明是來看會診的,她表情看來有點錯愕、繼而變得嚴肅(兇)。


        我直覺氛圍不太對,主治醫師不會沒事先告知她吧?趕緊轉個方式講:「主治醫師請我來瞧瞧患者情況,看能不能提供必要的協助。」於是她輕輕喚醒患者。


        患者小亮是個容貌清秀的大男生,醒來後坐到床邊。我注意到他全身軀體會有不自主扭動,但意識清楚;跟他打招呼時也很有禮貌的回禮,只不過臉部表情在說話時明顯有點扭曲,包括臉與舌頭;發音也會含糊。但這些症狀在安撫後,都能夠大致被抑制。


        媽媽也證實,當小亮在入睡時,所有的扭動症狀都會消失。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要說預測難度最高的比賽,足球絕對榜上有名。

可能是短期內密集的場次,加上我這次比較有在關注比賽,才讓我有這種感觸吧!

深深覺得要猜對勝負、甚至比分是如此不容易。


新聞報的"網友完全猜中比數,以小搏大"真的是要萬中選一的運氣。

這回看球,前後(連昨天)總過買了四次運彩,有時只是想延續自己期望的勝負或是比數,搏點小確幸罷了;如果想贏大錢,那可能還差得遠呢!

目前全都摃龜。

葡萄牙(勝分最高)對摩洛哥(失分最少)這場矛與盾對決,到底誰贏?

我昨天想說,葡萄牙在對南韓、烏拉圭、瑞士之後,已經被證明是不怕防守型的球隊,應該會贏吧?

然後初次買運彩的夫人就說,那她買和局好了。

結果我倆昨夜一起看這場球賽(她今年第一次看球),上半場居然摩洛哥先進一球,而後葡萄牙苦追,一路直到終場,葡萄牙都無力突破、、、最後看到了C羅的眼淚。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醫療服務的工作中,有一項比較特別的是居家服務訪視,由醫師、居家護理師到患者家裡去訪視。他們大部分是臥床、甚至意識不清,不方便到醫院;另一小類是屬於「居家安寧緩和醫療」的對象,不一定臥床,但是符合「對各種治癒性治療效果不佳之疾症末期病人」,儘管病情不需住院,但因疾病性質需要居家安寧療護,可以申請由醫護人員與社工到宅訪視。


        某一個週三,我到台北看診前,居家護理師小瑜突然打電話問,當天方不方便提早出發,繞道去看一戶人家?


        我習慣事情按部就班進行,例如週三午餐吃完後趁著在通勤的交通車上睡覺,養精蓄銳才有精神看下午門診。要在上午提早出門去訪視患者,意味著我可能無法午睡,搞不好連午餐都沒辦法悠閒地吃;其實我一開始是不太情願的。


        不過患者聽起來確實有醫療訪視的需求,且具備訪視居家安寧患者資格的醫師又寥寥無幾,捨我其誰呢?我只好勉為其難的答應她了。


        搭計程車來到一條知名大馬路最後段,居然是棟舊公寓,據說這裡是以後要都市更新的區域;附近隔條巷子是個很熱鬧的菜市場。我和小瑜及社工師小雅按電鈴後,提著護理行李箱爬上六樓。斑駁的牆壁、樓梯佈滿灰塵,感覺得出這棟樓很少有人出入,很像危樓。


        原來在首善之都台北市的一隅,沒有電梯的老公寓長這副德性,我還是第一次見識到。


        多年來去過不同個案家裡訪視,總有不同的驚奇。我參觀過人丁旺盛的大戶庭園、也見過只有外傭與患者獨自居住的社區頂樓百坪景觀豪宅;也有荒郊野外、鼠蟻亂竄、野狗比人多的三合院;今日則見到了鬧區邊緣的老舊公寓。


        開門等著我們的是薛老伯的獨子。他不住這裡,而是和妻女同住在永和,然後每日通勤來探視老伯及送餐。這當中自然有其家庭背景,不便評論。


        老伯在兒子的呼喚聲中,步態緩慢地走過來。他雙眼失明,一隻眼球早已挖空、另一眼則無神的望向前方,聽說是視網膜病變。


        他是攝護腺癌患者,去年被診斷出多處骨頭轉移(脊椎、大腿骨和胸骨),所以走路佝僂。


        和我們簡單打過招呼之後,伯伯不發一語,隨即依循原來的步態,慢慢地走回房間躺著。室內採光不足,他卻像是夜行的貓咪,在黑暗中依然熟門熟路的摸回巢穴。


        順著兒子的環境介紹,我們打量了一下這房子,室內大概二十多坪,有一個小客廳、廚房、廁所及兩間小房間;老伯住在沒窗戶那間房間。平日他白天就是在家睡覺,睡飽以後就會自顧自的走出客廳「聽電視」。


        這裡雖然緊鄰菜市場卻聽不見甚麼聲音,室內幽暗毫無生氣;伯伯既看不見、活動空間又受限、、、我不禁聯想起一句貼切的台語:「孤單老人」。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榮總,林恭平教授今年退休。


         他有很多種稱號— 有人稱他林教授、林大夫。但我每回見到他,還是必恭必敬的稱他為「林老師」。


        國中時(民國74年)我罹患肌無力症,起初在台大由邱浩彰醫師治療,但後來切除胸腺增生卻是在台北榮總,之後便改在榮總由高克培醫師追蹤。自生病之後便立志以後要讀醫學院、走神經科。


        我來聊聊跟林老師的幾次交集吧。


圖:2022.10.15 林恭平老師退休會 合影 (這應該是迄今唯一一次合照)
Fuji X-M1+ 16-50mm攝


2022 林恭平教授退休18.jpg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個地方都有奇特的家屬。


        今天門診患者較少,我有空慢慢看。外頭衝進來一位男子說要加號,護理師請他去櫃台掛號。


        過一會兒輪到他進來,開口說他要拿藥。我一看患者名字是女性,而且我還沒看過,馬上說「等一下。我沒看過這女性,他是你的誰?我不能直接開藥給你。」


        他很急的說:「醫生,那是我太太。我已經先拿藥物去你們藥局問過了,你們醫院有這個藥,所以我才來這裡拿。」他拿的是失智症用藥aricept。


        我問他:「你太太本來在哪裡看診?怎麼不回去原來醫院看診呢?」


        他說:「我太太記憶力去年開始變差,水龍頭都忘記關,錢包放哪裡也找不到、、、她還要在家幫忙照顧我媽媽。本來她是在台北榮總看診,拿連續處方簽,但是吃了幾個月好像都沒進步。上週本來應該回診,但是因為照顧我媽媽沒空,所以我想說,先來你這裡領藥。」


        我覺得他可能會失望,不待他連珠砲似的抱怨他太太的失智症狀,就先婉轉打斷他。「所以你是說,台北榮總幫你太太做了評估之後,就開這個藥給你?」


        他說:「對。起初先吃這個藥一個月,沒有不舒服,上回才改開處方簽。但我覺得我太太吃了也沒進步。」


        「你太太這藥物是用健保開立,還是自費購買?」我問。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看門診。進來一位老伯伯是初診。


        我問他為什麼來看病?他說他有高血脂,「據說高血脂的人比較容易腦中風,而我聽說你們醫院有在做頸動脈超音波,所以我想免費作一下,看看血管有沒有狹窄。」


        我馬上婉轉告訴他:「健保沒有這樣規定喔!我得幫你評估一下,看看你現在腦神經有甚麼問題。」


        對於初診,我還是習慣紀錄完整的理學檢查。很快做完評估,他沒啥大問題。


        我說:「如果你真的很想做頸動脈超音波,只能考慮自費了。」


        他問多少錢?我雖然以前沒開過自費的頸超,但印象中曾看過是800元(我們醫院只作CCD),於是告訴他說:「我記得是800,應該沒差很多。」


        然後他又抱怨不舒服、全身虛弱等等、、、、最後我打斷他:「如果你那麼疲倦、虛弱,我幫你驗血看看,內分泌例如甲狀腺有沒有問題?」


        他說:「我兩個月前在A醫院驗過了甲狀腺,是正常的。」


        我說「那就好,你不必擔心這個問題了。」


        然後他又問:「那我常常又覺得睡不著,很亢奮,也許是自律神經失調?」


        我順著他的話說:「我也覺得你應該有自律神經失調,多運動就好了。如果你真的不放心,我們這裡也可以驗自律神經,只不過要自費2000元。」


       他馬上說:「其實我半年前在B醫院已經驗過了。檢查結果顯示,我的交感神經太亢奮!」


        我心想、、這是來踢館的吧?於是說:「我覺得伯伯,你其實很多問題都有答案了。我建議你什麼檢查都不用作,就好好運動、放鬆心情,吃現有的藥就好了。」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週看夜診,一對夫婦推著他母親(坐輪椅)進來,看來骨瘦如材,營養不良。


        兒子說:「我媽媽這三個月來都沒胃口,不太吃東西,越來越瘦;連站起來都沒辦法,還常常很想睡。我們懷疑她是漸凍人,想請你看一下。」


        我瞄了患者一眼,說:「這不會是漸凍人,就是營養太不夠了,體力太差。我先幫她看看。」


        患者還可以跟我對話,只是氣若游絲,眼神渙散。我想她體重搞不好不到三十公斤。我猜想她一定有貧血、電解質不平衡;肺部聽呼吸聲應該還好,但八成有尿道感染。不過子女否認病患有發燒。


        理學檢查作起來,就是體力差導致的全身無力、以及周邊神經病變;還有駝背,有點帕金森症狀。


        兒子說:「醫生,如果你覺得我媽是營養不良,我們想讓我媽住院,補一補比較快。」


        我一聽,如果在我門診抽血,還得等幾天才有報告,想想轉去急診好了,比較快。


        雖然我不能保證急診一定會讓病人住院,但看她樣子,抽血報告出來,起碼有九成住院的適應症。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