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78日,嘟嘟離開我們了。


        由於我得倉卒調到另一家醫院去支援半年,今天父母來北部幫我收拾行李,因為這個月底我將搬離宿舍到新家去。昨晚通電話時母親就說嘟嘟看起來不太樂觀,今早出門時會帶她再到動物醫院去治療;結果中午近十二點,在宿舍裡就接到獸醫的電話說在急救了,母親嘆口氣說:「已經盡力了、、、。」掛下電話,三人都安靜了下來、、、再過一會兒,電話又響起,傳來的是嘟嘟已經過世了。


        母親一邊幫我收拾衣服,一邊哽咽的說,許多同事都叫她再養狗狗,甚至有些新生的狗狗想送給她養;但是她真的捨不得這種分離的感覺。現在家裡只剩下嘟嘟的女兒 — 甜甜了。以後,她不再養新的狗狗了。


        嘟嘟是三隻狗裡最溫柔的,也是這一家子的狗媽媽。今年十五歲了。我還記得我大二的時候她到我們家的情況。其實我們本來是養另外一隻狗媽媽的,但卻在某天父母在傍晚帶她去學校運動時被偷抱走了;一個多月後發現是另一位偶爾去運動的學生家長偷抱走的,但她卻堅稱她養了一個月了、有感情了;母親對她曉以大義,說將心比心,我們養了一年多,該更有感情才對,然而對方無論如何就是不願歸還。最後對方在眾人協調後買了另一隻狗狗,就是現在的嘟嘟還給我們。


        我想,沒有任何一隻狗狗擁有完全一樣的特質。但嘟嘟既然因緣際會來到我家,就是我們疼愛的寶貝。


圖:優雅的嘟嘟
        Canon G2攝

嘟嘟02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自從政府開放彩券後,街上總可見到殘障人士販售俗稱『刮刮樂』的公益彩券。通常我都是匆匆而過,有時心血來潮才會停下來買,而且每次最多只買兩張,因為我一向沒什麼偏財運。說是隨性也罷,不過我還是常常抱持一份希望,誰曉得哪一天真的會有驚喜出現呢?


        我曾經歷一次驚喜,那是見證一位病患的重生。


        某次經過捷運民權西路站旁,準備搭捷運去西門町。一陣呼喚叫住了我:『謝醫師!』我茫然回頭,在人群中發現了他 - 路旁賣公益彩券的小販。他帶著帽子、坐著輪椅,我一時反應不過來。他脫下帽子說「我是阿福啊」!我想起他的模樣了。那位曾經自暴自棄的病人,護士們管他叫『阿福』。


        去年,當我剛開始看會診時,某次去急診看一位中年男子。聽說他胸痛已有一段時間了,最近一個多星期也沒辦法下床走路,鄰居發現有異狀才帶他來。病患神情呆滯,病史也無法描述清楚。作了初步神經理學檢查之後,判定應該是脊髓病變,而且位置在胸椎段。磁振造影檢查證實判斷正確,而這是神經科的急症,需要緊急開刀治療的。第一次能自己診斷出這種病,當時還令我頗有成就感。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前言:

文儀終於下定決心,在七月後出國進修,離開新聞圈子。
這消息當然是讓我很捨不得的。
怎麼幾位主播朋友們都一一要轉換跑道了呢?
不過這是她的生涯規劃,我想我還是給予支持吧!
希望文儀秉持一貫的執著,學成之後再與大家相見。


我所了解的文儀,是個擁有真摯性情的女子。
『在工作上認真、在私底下率直』,是我對她的簡單評語。

 
要講到文儀,不能不從年代夜報提起。
各新聞台的整點新聞都播報到凌晨一點(凌晨一點之後就是重播了)。
除非有特殊重大事件,否則十二點到一點是每天最後一節新聞。
這節在各台有不同的名稱,在年代叫『年代夜報』。
這時段通常是我吃宵夜兼看新聞的時段,
我可以靜下心來一邊看閒書、一邊聽聽今天入夜為止的大小瑣事。


幾年前剛注意到文儀,就是在年代夜報裡,
這個時段有很長一段時間是由文儀擔綱的。
那時候年代新聞台因為有侯佩岑與文儀兩大台柱而在有線電視台上受到矚目,
連帶也帶動後來各台調整策略,開始跟進培訓『美女主播』。


儘管侯佩岑總是較常被討論而佔據版面,我還是喜愛文儀多些,
直至現在依然是如此。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前言:

這是前些日子海茵轉寄給我的文章。
我作了小小潤飾,但仍保持原來的涵意。
同一件事發生在不同的國家,會有迥然不同的社會現象發生。
 
台灣的媒體與政治文化常被拿來挖苦或批判,這並非毫無來由。


日本

日本的一家公司要招募十名員工。
經過一段嚴苛的面試,公司從三百多名應徵者中選出十名佼佼者。


放榜這天,一位叫水原的青年看到榜上沒有自己的名字,悲痛欲絕,帶刀回家裡就想切腹自殺;
幸虧家人發現得早,救回了一條命。


當水原陷入低潮之際,公司傳來好消息:
「水原的成績原來是名列前茅的;只不過由於電腦系統的錯誤導致了水原的落榜。」


在水原一家人因為結果改變而欣喜若狂之時,卻又接到公司的電話:「老闆不願意雇用水原了。」


老闆的理由很簡單:「連如此小的挫折都承受不了的人,在公司裡是無法擔當重責大任的。」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前言:

自從在醫院內舉辦了西藏風景攝影展後,有許多同事問我關於市面上西藏旅遊的諸多行程差異性, 

其實要詳細解說箇中差異真的挺複雜的。 

我試著用我的觀點去分析,請各位再將就著去對照各家旅行社的行程看看。 

看不懂的地方再問。 

 


        去年( 2006 年)八月我與家人是參加發現者旅行社十七天的團,走青藏線。

 


        進西藏大抵有幾條路線:


一是從青海入(我們去年參加的青藏公路、或青藏鐵路都是這樣的路線)。這也是最大眾化的行程(沿途可見崑崙山、可可西里保護區、沱沱河;翻過唐古拉山、、)。這路線大多是柏油路,除嚴冬外均可通行。


一是川藏線,顧名思義即從四川入。地形險峻,且常因氣候季節原因導致山崩中斷,較少人走;但據說沿途山勢險奇,也有不少美景(例如然烏湖、卡拉惹冰川等等)。


發現者旅行社也有安排這樣行程。就是在該旅行社網站上頭看到的『尋訪川藏』之類的行程了,基本上比較是玩家的路線。

其他路線像從尼泊爾進入、從新疆繞過來等等、、、都是少數行程了。

 

 

        發現者旅行社有些行程是提到『後藏阿里16-18天』、『可可西里環線遊18-23天』、『尋訪川藏23天之類的』,那些基本上重點是在遊覽『後藏』的行程。天數又長、地方又更偏僻,我想大家都沒辦法請那麼多假,在此姑且不深談。


(我弟弟極愛西藏風
光,我這行程他已早一年去過;他跟李先生說年底想去後藏行程,之後再聽他的心得


        我們一般討論的西藏旅遊,也就是市面上的熱門行程,多是走青藏線經青海進入西藏,因為路況較佳。而旅遊路線設計多在前藏(拉薩為主,延伸到附近幾個縣),有些則延伸到後藏某些地區(江孜、日喀則、珠峰大本營)或藏東(林芝地區)這樣的行程。


        以下討論也是以此大眾路線為主。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

        挖大便是當實習醫師時司空見慣的工作。但挖大便也得看時機。如果時光還能重來,我想我不會再犯這種錯誤的。


        在實習的時候,我曾照顧一位中風臥床的老先生。而照顧她的是位滿臉皺紋、可愛卻重聽的老太太。每次我總得拉高嗓門跟她說話,而她也會很大聲的呼應我。你可以想像那種場景,像在吵架一般。


        有天上午十點多我和主治醫師去查房。那時伯伯在打嗝且呻吟。主治醫師壓了壓伯伯肚子,問婆婆說伯伯這三天解大便沒有?婆婆說好幾天沒解了。其實這個月裡我已經不是第一次幫伯伯挖大便了,在軟便藥的幫忙下腸子都有在蠕動,然而近肛門口的糞石特別硬,總得靠我『臨門一挖』才能讓腸子裏剩餘的大便解得順暢。主治醫師當下吩咐我,查房完後再去幫伯伯挖大便。


        當我查完房已經是中午了。帶了口罩和護目鏡、兩層手套,全副武裝要去幫伯伯挖大便,一進門卻看到原先隔壁床已經住進來一位新病患,而且和他的太太正一邊吃飯邊看電視,尤其他啃著一隻大雞腿,看來十分美味。這下我尷尬了、、、雖然伯伯的大便一向不會臭(只是很硬罷了),但在隔壁床吃飯時挖、、、、總是不太禮貌。不過偏偏十二點半實習醫師有座談會,我又不能遲到;而下午又有其他任務,這一拖可能就到傍晚去了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我這樣說有些無奈,也對許多朋友們感到不好意思。但是我還是下了這個決定。

 


        這是我第一次辦攝影展覽。起初是因為捱不過一干同事的起鬨,加上抱持著「美景大家欣賞」的心態,所以自掏腰包花錢請信任的師父作手工放相與裱框(在此特別跟大家說明,製作這批作品時並沒有接受來自週遭朋友同事或廠商、院方的資金補助,全部是自己花錢的);承蒙院方慨然出借場地,讓我能夠稍稍減少一筆場地費。

 


        這些年來攝影(或繪畫、押花等等藝術作品)也看過不少。每一種題材也許不見得能觸動每個人的心弦,但既然會拿出來展,相信大家可以體會作者想與每個人分享的感動、及對作品的珍愛之情。我在這些日子裡得到了很多來自同事們的回饋與建議。有去看過我這次展覽的院內同仁們應該都知道,無論你是否曾在等車時被青藏美景所吸引到而曾經緩下腳步欣賞,相信你不會否認,這批相片的放相與裝框品質是極佳的。這筆錢雖然貴,卻讓我花得很有價值。我也很感謝那兩位師父的專業付出,才能讓我擁有這樣品質的作品可以展出。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見到小葳,是在剛當住院醫師時,當時對她的病『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仍十分陌生。她下肢無法行走,無法自行排尿,但很健談。這是我對她的第一印象。


        在照顧她那個月,我對她有了更深的了解。她對醫院環境似乎相當熟悉,一點都看不出恐懼的心情。本來她讀高二,因為發病頻繁,以致連續兩年都中途休學,無法繼續學業。她曾自嘲說:「高中都快唸成五專了」。言下雖難掩遺憾之情,但卻不因此感到沮喪。由於年齡較無隔閡,我和她特別有話聊。她滔滔不絕告訴我,這些年生病的經過,有一次還因呼吸衰竭插管急救,差點連命都沒了、、、。說到驚險處,還配上誇張的表情;她父親坐在一旁,只是靜靜的瞧著她,眼中關愛無限。如此生動的故事中,不知包含多少辛酸,真是難為她了。
 


        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的廣泛性發炎反應。病患可能會有視力模糊、肢體無力、走路不穩、感覺異常、大小便無法控制等症狀,嚴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這個病可能與自體免疫功能失調或者病毒感染有關。它的特色就是一輩子會反覆發生,目前只能用藥控制,無法根除。所有的症狀小葳都經歷過,她似乎也了解她的宿命,從不怨天尤人。她常問我關於這個病的知識,甚至要求我提供資料給她,使得我也必須加緊用功,以免被她考倒了;偶爾她會抱怨說,臉越來越圓了,類固醇是否可以減量?但對於我們決定的醫囑,她從來不違背。每天都看她勤快地在病房練習走路,而她父親也總是亦步亦趨跟在她身旁。看在醫護人員眼裡,既心疼於她的遭遇,又感動於她的堅強。這麼模範的病人,上天一定會眷顧她的。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這故事要從幾年前說起。


        2004年四月我和母親去日本旅遊賞櫻五天。回到家中的時候,發現騎樓上的電話箱上出現了兩隻燕子。這可是我們家初次有貴客造訪喔!


        約莫一周,這家人就遷走了。父親接著把鳥巢移除。想不到六月我去韓國開會四天回來,發現又來了另外一對燕子。行為模式和上次都一樣,從燕子爸咬來樹枝築巢、燕子媽孵蛋、到小燕子長成全家離開,據母親描述大概就是一個月左右。

 


        兩週前回家去,母親很高興的告訴我,這幾天又有一對燕子來了。這已經是連著兩年來的第三對了。這次我膽子大了些。由於小燕子孵出後白天燕爸燕媽都會出去覓食,只在傍晚回來,我趁著上午帶著梯子去瞧瞧小燕子究竟長什麼模樣,替這群嬌客做些紀錄。 
才沒幾天,燕子爸爸很快的築好巢,燕子媽媽開始在裡頭孵蛋。我們不敢去打擾她們,只有每天固定往上瞧。約兩週後陸續有幾個蛋殼被燕子媽推出巢掉下來,大概可以知道這批有幾隻小燕子;而再過幾天就可以聽見唧唧喳喳的聲音了。

 

 


圖一:夜裡站在鐵釘上守夜的燕爸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我的初次展覽
終於開展了!



        記得國中生病以後、高中在外求學以來,和家人一道出遊的機會就屈指可數。現在在北部服務,一年回家次數更很少超過五次,有時實在很懷念與家人一同旅遊的時光。


        在去年(2006年),父母想跟團去青海西藏一遊;這條路線是弟弟前年去過的,他大力推薦這家旅行社安排的路線與品質;而鮮少拍照的他(和我完全不同),
居然也拍了很多美麗的照片回來。瞧他得意洋洋的,說自己有天份、、、。那我不去拍拍怎麼行﹖


        思索再三後我決定跟去了,畢竟這是事隔多年後與父母的再次遠行。雖然停診很麻煩、許多事要交代別人代辦、、。但是,難得配合父母的旅遊計畫,再者我也可以『以拍攝美景為前提』的心態,盡情遍覽名山大川。


        一路上誠然辛苦,拍得確實在過癮。我帶了三台相機去,只是回來後到現在還無法把所有照片整理完。不過初次嘗試把此行作品作成今年月曆倒是供不應求,這是第一個實質上的收穫(也是損失、、、破財)。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淑麗是一位我所熟悉的記者朋友。 

在初認識她時,她還有兼跑新聞、兼職假日夜間十點、十二點的新聞, 

而不只是像現在專職當氣象主播而已。


淑麗的認真與爽朗一直讓我印象深刻。 

這樣子的女生, 

無論是被採訪對象或是觀眾, 

都很難不喜歡她吧!



在民國93年期間,她曾經有一度離開她所熟悉熱愛的新聞界。

當時乍聽此消息,除了錯愕還有不捨。 

然而站在好友的立場,我是衷心祝福她的。 

因為我相信除了減少壓力這個因素外, 

無論在哪裡,她都能表現得很好的。



後來淑麗還是耐不住對新聞工作的熱愛, 

又回頭來播氣象了。 

這工作雖然日復一日,卻是她得心應手的事。 

不同的是,她不必再出去跑『獨家新聞』,心情上應當會放鬆不少。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第一次照顧曹先生,是在一年多前的農曆年前。他是位結核菌性腦膜炎患者,由於肺部嚴重感染,併發肺葉塌陷及肋膜積水,情況非常不樂觀。在加護病房待了幾個月後,病情有了改善,只是支氣管常有痙攣發生。由於他的痰與唾液很多,需要不斷抽痰、拍痰。後來建議家屬開氣管造口,才稍有改善。一年多來病人一直沒有醒過來,家屬也由最初親自照顧改為請外籍看護。


        我為什麼要提他呢?因為他在住院病患中算是元老級的(已經超過一年半了),許多住院醫師都知道他;我也曾整理過他厚重的病歷、作成報告以應付健保局的申覆與醫院的內部審核。憑良心說,他現在的狀況比我剛照顧他時好得太多了!但他就是出不了院。醫院裡負責轉介的工作人員已經做了許多努力,他兒子堅持不出院,完全聽不進去轉介人員的建議,大家都沒輒。


        有一天我值班,他兒子來看他,然後要護士小姐找值班醫師來。我還以為是發生什麼急事?結果他向我發了一頓脾氣。「我爸爸怎麼還會喘?怎麼還那麼多痰?」「住在加護病房裡時都沒有這麼多痰,你們是怎麼照顧的?」「如果照顧不好,再轉進去好了」、、、。


        我早耳聞他兒子的惡劣態度,許多護理人員都受過氣,於是淡淡的說:「沒辦法,加護病房內有專人二十四小時照顧,外面一位小姐得照顧十餘位病患,自然無法兼顧,這一點家屬要多費心。無論在醫院或家裡,該注意的照顧原則都是一樣的」。其實我更想說的是:「你自己當兒子的又不來翻身拍痰,十天半個月才出現一趟,每次來就跩得罵人;那位外籍看護也照顧得不甚理想,我們先前也不是沒跟你反映過。每次來卻光會指責醫護人員照顧不周,真是不可理喻。」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學生時代,我從來不會想去走外科。

一則是自己本來就立定了走內科系的志向;

再者也是深知自己笨手笨腳,

萬一把病患的傷口縫得不好看的話,幫她們換藥時會感覺很愧疚;

 

還有一個原因,讓我更堅信不會去走外科,

是因為手術室裡的冷氣太冷,

穿綠色手術衣根本難以禦寒。

對我這骨瘦如材又怕冷的人來說,

每次得待上幾小時、甚至遇上大手術動輒超過十小時、、、真是一種折磨。

所以,實習時代在外科的日子,

就變成我最後進手術房的回憶了。

 

所以我之後再也不想穿綠色手術衣了,

也希望以後別再進去那冷地方了。

萬一得再進去,大概就是自己身體不適而需被開刀的日子吧。

但願別有那麼一天才好。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下班後到圖書館看了報紙,

晚報寫著兩則關於學生自殺的事。

一個是懷孕的國中女生,疑似怕被家人知道而尋短;

另一位學生則是考試考不好而感到壓力,因此想不開。

這讓我聯想起去年某次看到晚報標題上的『建中學生自殺』新聞時,

那訝異而錯愕的感覺。

 

雖然現代人普遍壓力大,

自殺事件時有所聞,

但是年輕生命的消失卻總讓我感觸良多。

 

剛剛特地等到了這則新聞,

文儀播報時表情凝重,

我想文儀在播報這類新聞時心頭會很不捨吧。

當然如課業壓力、家庭互動等許多綜合因素都是可能導致輕生的原因,

事實真相如何只有當事人(或許還有親人)才知道,

不過總有某些時間點、臨界點會讓人作出這種堅決的死意。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之一:

        洪先生因腦幹出血而入院。他的出血遍布整個腦幹,到急診時已陷入昏迷,被插上了氣管內管。我們清楚的告訴家屬,他有生命危險;就算日後存活下來,清醒的機會也很小。他以後或許不能自己呼吸,得依賴呼吸器、甚至作氣管切開術等等。家屬當然無法接受事實,尤其是病患的太太,表明「無論如何要救到底,但也不願他做氣切」的態度。


        幾個月後又見到洪先生,竟然奇蹟似的活下來了。只不過最後仍做了氣切。算起來他住院也超過半年了,目前生命徵象穩定,只是仍然昏迷(昏迷指數為E4VtM4)。洪太太仍努力等待他清醒,只是醫護人員都心裡有數,那麼久的時間都沒進步,機會該是越來越小了。由於他現在不必靠呼吸器,且住院部分負擔已達30%,算是不小的開銷,所以我建議洪太太將他帶回家、或是考慮轉到其它安養中心去照顧。但她卻不置可否。


        透過本院轉介服務中心的了解,才知道我們介紹的幾家安養中心她都覺得不好;有一家私人醫院的呼吸照護中心她頗為中意,但那裡收容的都是長期用呼吸器的患者,領有重大傷病卡。洪先生現在不算是重大傷病,如果要去那裡,一個月得要自費五萬多元,她負擔不起。


        洪太太拿了一堆重大傷病的資料來研究,不斷要求我開立重大傷病卡,可惜沒有適合的條文。健保對於『急性腦血管疾病』只在發生日算起第一個月內由醫師認定屬於重大傷病,超過一個月則不另外發卡,無論病人的預後是多糟。而另外一項『連續使用呼吸器長達三十天而無法脫離』也可以算重大傷病,偏偏洪先生現在自己能呼吸了,我們總不能硬把呼吸器裝回去吧。所以我真是愛莫能助。


        洪太太不只一次向我抱怨,隔壁床的年輕人是清醒的,看起來比洪先生要好得多,卻有重大傷病卡,真不公平(那是頸椎受傷而導致四肢癱瘓的病患,符合『脊髓損傷』項目)。我有什麼辦法呢?條文就是這樣規定的。其實在臨床上,譬如殘障手冊判定、勞保農保鑑定等也常會遇到這種問題。條文畢竟無法面面俱到,家屬卻總是怪醫師不盡力替她們向健保局爭取、替她們反映患者的慘狀,這時常造成醫師們的困擾。


之二:


        有一位中年女性,因罹患鼻咽癌於多年前接受手術,後來又陸續接受放射治療,狀況一直不錯。因為幾個月來出現多條腦神經受到侵犯的症狀(說話不清、臉麻等)而被主治醫師要求住院。在台灣,看到這種情形一定要想到鼻咽癌。而她又有正好有此病史。所以我們趕緊安排檢查看是否有腫瘤復發的可能性。


        做了腦部磁振造影,果然見到顱底有病灶。請耳鼻喉科醫師切除一塊作了切片後,病理報告顯示只是黏液囊腫(mucocele)與纖維化組織,猜想或許與之前放射治療有關。總之不是鼻咽癌復發就好,我們都鬆了一口氣。


        當她辦出院時,我心想本次神經麻痺的原因既然不是鼻咽癌復發,那應該就不算重大傷病了。結果病患氣急敗壞地拿了寫有『鼻咽癌』的重大傷病卡來找我,說她每次看病都用這張卡,都可以少繳很多錢,這回為何不行?我解釋我們的診斷與理由,但不為她接受。她說我一定弄錯了,我太沒有經驗,要找主治醫師溝通。她先生更突然生氣的冒出一句:「這位醫師,你看看我太太的樣子、、、她看來像是正常人嗎?」令我哭笑不得。


        僵持許久後,我的解釋無論如何不能讓她夫婦倆滿意,我只好聯絡主治醫師。主治醫師嘆口氣說,這當中有個模糊地帶。我們的想法沒錯(她不是鼻咽癌復發);但如要推測她的顱底纖維化是經過局部放射線治療的後遺症,進而認定與鼻咽癌相關,其實也說得通。只是病歷上需記載清楚,以免到時候輪到跟健保局講不清,甚至慘遭剔退寫報告。


        我心頭嘆了口氣,不情願的告訴病人,主治醫師說:「這次住院可以算是重大傷病的相關疾病啦」。她夫婦倆馬上換了一副笑容,病人更是得理不饒人的說:「對嘛!我就說你比較沒經驗,還是要問資深點的醫師才對、、、、※△#?」然而臉色已經和悅了許多。


        在改完賬目後臨走前,夫婦倆甚至堆滿笑容向我鞠了個躬說:「謝醫師,我一輩子感激您!」


        望著她倆心滿意足的離開,我搖搖頭問行政書記,她的費用前後到底差了多少錢?書記雙手一攤,說:「四百塊」!我楞了一下,接著與書記相視大笑。她跟我爭得面紅耳赤,讓我一些事都不能去作,陪她耗了那麼久,還被她罵說沒經驗;到最後終於讓她夫婦倆能「一輩子感激我」,竟然只為了四百塊、、、。
 



        上述兩個例子,只是反映我在臨床上碰到的問題。以洪先生為例,在多次和洪太太爭辯的過程中,發現確實有許多情況會像洪先生一樣「臨床狀況很糟,但又沒有任何條文涵蓋到」而無法得到更多幫助。我並非為他不能申請到重大傷病卡而打抱不平(雖然那確實可減輕他家人的負擔);事實上像中風或其他退化性慢性疾病,病患常因找不到更好的照顧地點而長期滯留在大醫院,這使得急性期的病人反而住不進來。我想若政府能規劃更完善的長期照護體系,反而能夠減少社會成本,應該要比單純發給患者重大傷病卡要有用的多。


        話說回來,現在越多家屬懂得要求申請重大傷病卡。過去我守在加護病房時,曾有中風病患插管使用呼吸器達二十天了,評估應該可以嘗試脫離呼吸器了,但家屬卻不太情願;他們希望醫師讓病人使用呼吸器滿三十天再嘗試脫離,以便他們可以拿到重大傷病卡。我們沒有同意,因為氣管插管放越久,患者越不舒服,同時也是增加感染及氣管長習肉的機會。後來病人是順利在三十天內拔管呼吸器了,但我們卻因此和家屬鬧得非常不愉快。


        另外像第二個案例,至今沒人能給我肯定的答案。像是長期洗腎病患,或一些免疫性疾病如紅斑性狼瘡、多發性硬化症等需長期吃類固醇的患者,他們因為感染或各式各樣的疾病入院,到底能不能算是重大傷病?從嚴認定的人說「不算」,因為本來的疾病沒有惡化;從寬認定的人說「這些病人免疫力差,容易感染,所以算是併發症」。甚至有醫師半開玩笑說,看你要不要幫病人囉(看他經濟狀況好不好來決定)。


        當然依我的觀察,臨床上大多數的醫師都會從寬認定,否則就會和我一樣被病患糾纏不清,甚至被罵說經驗不足。


        我不是專家,提不出什麼好政策;只是覺得當病患都努力想擠進重大傷病的保護傘、或是請求醫師將患者的殘障等級判重一點、在門診『盧』醫生說一定要幫什麼忙等等,表示現行醫藥政策未趨完善。這或許是台灣民眾投機的心態導致(不無小補);但另一方面又或許是病患對現行醫療體系、社會福利的信心不足,使得他們希望被重大傷病或殘障所『肯定』,以便得到更多的醫療資源吧!


        健保多年來負債甚多,我想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期待有能力的官員專家能對現行政策多做補強,多聽聽第一線醫療人員的意見,讓醫療資源能做更妥善的運用,需要的人得到更好的幫助。

 

(本文原刊載於民國89年6月7日民生報醫藥版『白袍心聲』單元)


後記:

此文刊登後引起廣大迴響,民生報持續報導。後來健保局副總經理還出面回應說,要研擬改進之道。但多年之後的發展『不過爾爾』,患者依舊不滿醫師的處置與判定,醫師遵循法令行事卻不討好。醫病關係持續緊繃,令人遺憾。

 

 

文章標籤

兼善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